新华网南昌7月26日电(王晓震)在江西省寻乌县能源生态园,工作人员正操作机械抓手将生活垃圾送入焚烧炉,经过渗滤液处理、烟气处理、灰渣处理、余热发电等一系列流程后,便可输出清洁电力走进千家万户。

在江西省寻乌县能源生态园,工作人员正操作机械抓手处理生活垃圾。新华网 王晓震 摄
寻乌是供港东江水的源区县。为保护好源头水,寻乌县以深赣对口合作为契机,牵手深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建成该项目,改变了以往垃圾填埋的处理方式。
“目前可以日处理寻乌、安远两县400吨生活垃圾,年发电量4000多万度。”项目运行主任程朋介绍,这不仅有效保护水源,也创造了就业和税收。
当这里人机合力处理生活垃圾的同时,三标乡57岁的护林员何洪先也正和队员一起在桠髻钵山东江源瀑布附近巡山。每到一个岔路口,他都要绕进去仔细查看,防火防盗采、防乱砍滥伐,一趟下来,就要三四个小时。这样的日常,他已经坚持了26年。

江西省寻乌县三标乡桠髻钵山东江源瀑布。新华网 王晓震 摄
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何洪先却做得格外认真。他认为,守好这片山,就是保护东江水,关乎下游人的用水安全。
今年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他受邀到香港参观。“流到香港的东江水,和江西源头一样甜。”在当地居民的家里,何洪先尝到了由他守护的东江水,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也坚定了继续下去的信念。

江西省寻乌县水源乡东江源水库。新华网 王晓震 摄
像何洪先一样活跃在护源一线的还有一群“河小清”志愿者们。水源乡的谢艳梅是其中的一员,她所在的村子被誉为“东江源头第一村”。2020年,随着东江源水库的建成,当地就成立了志愿队伍,目前团队已发展至16人。
“每个月我们都会拉网式清理水库附近水域垃圾,同时结合世界环境日等节点做好入户宣传,号召大家节水、爱水。”谢艳梅说。
在寻乌,这些年的护源担当远不止于此:建设城乡污水处理设施83座;开展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222公里;设立30个乡(镇)交界考核断面,每月开展水质预警监测;实行“林长制”“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否决多个不利于环保的项目。
“这里的确付出了很多努力,每一滴水都凝聚着寻乌的奉献,很棒,谢谢。”日前,来自香港的环保志愿者张俊杰在了解完寻乌护水细节之后,发出由衷感谢。
江河不言,一如既往,奔涌向南。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