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徐桃生老人时,那笔挺的坐姿里藏着百年岁月压不垮的军人风骨。17载军旅生涯,从运粮少年到机枪手,子弹穿肠的伤痕与胸前的勋章,是烽火岁月的注脚。老人讲起“专打敌人脑袋”时眼里的光,说起活捉日寇时的得意,唱完军歌后的敬礼,让历史有了温度。而我们的俯身聆听,便是要将这份烽火记忆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来源:江西学习平台
初见徐桃生老人时,那笔挺的坐姿里藏着百年岁月压不垮的军人风骨。17载军旅生涯,从运粮少年到机枪手,子弹穿肠的伤痕与胸前的勋章,是烽火岁月的注脚。老人讲起“专打敌人脑袋”时眼里的光,说起活捉日寇时的得意,唱完军歌后的敬礼,让历史有了温度。而我们的俯身聆听,便是要将这份烽火记忆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来源:江西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