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新闻讯 全媒体记者张文强摄影报道:9月23日,“绿水青山生金记”暨“乘文化之舟邂逅历史之美”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举行。记者随采风团一行走进抚州市乐安县,以竹笋产业、红色记忆、古樟苍翠、古村保护为轴,多角度探寻其生态与文化发展之路。
竹笋破土,绿色产业腾飞
智能化生产线飞速运转、大数据实时监测……走进江西广雅食品有限公司的“5G+互联网”智慧工厂,竹笋罐头、开袋即食小竹笋等产品陆续下线。
据介绍,近几年,公司在江西省竹笋加工行业引进智能化设备,投资建设竹笋注冰速冻车间,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竹笋产品附加值。还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毛竹生产基地10多万亩,带动3万余户农民增收。
广雅食品的快速发展只是乐安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生动缩影。依托当地竹笋资源优势,近年来,乐安加快推进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2011年,“乐安竹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到2023年底,“乐安竹笋”品牌价值已超13亿元。
2024年,乐安竹笋总产值29亿元,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7%、全省市场占有率达40%,出口创汇3000余万美元,清水竹笋、竹笋罐头等竹笋系列产品出口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标语镌刻,红色基因传承
午后,驱车前往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展馆内,一条条红军标语历经岁月洗礼仍清晰可辨:“我们是铁的红军”“红军中官兵夫薪饷穿吃一样”……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据统计,2019年8月开馆以来,红军标语博物馆共接待30余万观众参观学习。

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参观
红军标语是“会说话的革命教科书”,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乐安县委、县政府多措并举,认真做好保护利用,全力打造“红军标语第一县”。
为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还开辟了红色旅游线路,将红色、古色、绿色旅游有机融合。实现一个现场教学点就是一部活动教材,一次现场教学课就是一次精神洗礼,让红色标语永远辉映乐安这一方红色热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前行。
古村古樟,文旅融合焕新
流坑镇水南村的古樟林沿乌江绵延。漫步其间,偶遇来自湖北的学生正用画笔定格这份宁静。又逢湖南长沙的一对年近古稀夫妻驱车前来探古寻幽,“这里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到处香气扑鼻,不虚此行。”

学生在古樟林写生
当地采取的“古树名木建档”“生态监测”等保护举措,践行“两山”理念。近年来,古樟林吸引四面八方游客前来观赏,带动民宿、农家乐等发展。
距古樟林不远的“千古第一村”流坑古村,则以“活态保护”模式焕发新生。当地政府先后完成污水管网铺设、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特色景观带,融合旅游开发与保护,如今游客多了,村民富了。
从竹笋的“绿色发展”到标语的“红色传承”,从古樟的“生态守护”到古村的“活化利用”,一幅高质量发展与人文传承交相辉映的壮美图景,正在乐安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徐铺展。
来源:大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