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不止于“会”:樟树药交会让创新落地,让中医药“可感可亲”

不止于“会”:樟树药交会让创新落地,让中医药“可感可亲”

十月的江西樟树,空气中飘散着独特的药香。10月16日,岐黄小镇会展中心内,2025中国药都·樟树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拉开帷幕。走过56届,这场年度盛会早已超越传统展会,变身为一场让中医药“活”起来的创新实验。

创新不再“纸上谈兵”

本届药交会不仅是行业聚首,更成为思想碰撞与成果转化的枢纽。

展会期间举办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与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药资源保护、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等议题展开思想碰撞,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而在展会现场,这些前沿理念正通过具体的产品和技术寻找产业化路径,上演一场创新成果的转化实践。

“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中药创新药,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在展会现场的“医药创新药品批文展”专区,苏州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商务经理张庆正在与前来参展的企业代表接洽。

这一特色展区搭建了国内医药会展首创的“研发+成果+市场”一站式对接平台。北京阳光诺和、南京知和、苏州玉森等6家企业带来的最新成果,涵盖中药现代化、化学药仿制药等领域,成为本届药交会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设立该展区旨在搭建专业化的批文展示与转化平台,促进医药创新成果的落地与流转。”樟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聂娅娜表示,专区致力于推动医药创新资源的精准对接。

大会所激发的创新动能,迅速结出合作硕果。本届药交会上,扬子江药业、江药集团等10个医药产业项目现场签约,涵盖医疗器械、新药研发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完善樟树医药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

从学术研讨的思想碰撞,到批文展区的务实对接,再到签约现场的累累硕果,自此,樟树药交会成功构建“学术引领-成果展示-产业落地”创新闭环。

老技艺邂逅新科技

展馆一角,老药工的铡刀起落间,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陈皮一条线”惊艳亮相。这项传承千年的樟帮炮制技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而在不远处,AI面诊仪前排起长队,智能中医体质分析仪快速生成健康报告。

老技艺与新科技在这里交相辉映。

“我们正推动炮制技术从经验走向科学、从手工走向智能。”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樟树已有33个中药饮片炮制标准被收录于省级规范,其中13项由企业独立申报完成,实现“樟帮特色饮片”标准的自主化突破。祖传秘方正迈向标准化与现代化。

这样的“古今对话”,也在樟帮中医药一条街上演。在全国名老中医大型义诊区,国医大师张大宁、丁缨等45位专家与6台AI诊疗设备隔桌相望,形成“名医辨证+AI检测”的创新组合。

“刚让国医大师把完脉,又体验了热敏灸机器人,中医配上高科技,感觉太新奇了!”来自新余的张先生说。而这正是本届药交会“人机协同”诊疗模式的生动缩影——AI设备在两分钟内完成脉象采集与体质辨识,为医生提供精准参考,既保留中医辨证施治的个性化,又借助科技实现高效初筛。

如今在樟树,传统与科技的融合已延伸至产业全链条:种植端,全国首个中药气象小镇以数据护航道地药材生长;生产端,“中医药产业大脑”驱动智能决策;流通端,区块链技术为“樟树枳壳”刻上不可篡改的数字身份证。

融合中,千年药都樟树为我们展现了中医药的未来生态。

中医药,也可以很“潮”

“这个黄精雪糕太好吃了!”“中药手串还能DIY?”展会现场,与会者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本届大会在延续传统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内容边界、创新会展模式,设置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区,生动展示中医药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在南昌医学院展区,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了一系列创意产品。“这是我们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一款中药口红,它是在传统的口红制作中加入了江西道地药材的‘赣十味’,我们可以根据中药材不同的功效,在不同的季节使用。”南昌医学院中药学大三学生王梓荟说。

而“中国药都·樟树大健康选品中心”的直播展厅更是直观展现了中医药产业时尚的一面。26名网络主播携手抖音、天猫等七大平台选品团队,通过10个专业直播间,同步开启直播带货模式,为观众带来沉浸式选品体验。开幕式当天,成交订单数达90余万单,覆盖产品数1500余种,实现成交额1.23亿元。

从实验室的创新药到药膳,从老药工绝活到智能诊疗,从炮制技艺到直播带货——在樟树,古老的中医药正以轻盈而鲜活的姿态,走进现代生活。(聂妍婧)

来源:新华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3924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