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九江10月30日消息(记者周蓓)10月29日,记者漫步于鄱阳湖畔,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在眼前铺展。随着“向江图强谱新篇”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的深入,来自中央、省、市级媒体及网络大V走进九江姑塘海关旧址,他们以笔与镜头共同记录这座城市从历史深处走向开放前沿的生动历程。
百年海关焕新颜,见证开放历史脉络
据介绍,九江姑塘海关旧址是江西省内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近代海关建筑,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它临湖而建,占地面积2028平方米,依坡就势、错落有致,为典型西式建筑风格。2019年,姑塘海关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蒙俄“万里茶道”重要遗产点。

航拍九江姑塘海关旧址(央广网记者周蓓 摄)
步入九江姑塘海关旧址陈列展,“九江常关与姑塘分关”“九江开埠与海关设立”“奋勇抗争与浴火重生”三大展区依序展开。

采访团参观姑塘海关旧址(央广网记者郇康新 摄)
“我们展览以时间为轴,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珍贵的历史文献、实物陈列与多媒体交互技术,为游客构建出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九江市濂溪区文物保护所所长朱平介绍道。

姑塘海关旧址数字化展览吸引了众多媒体记者体验(央广网记者胡斐 摄)
“通过常态化运营与展示,我们让这座百年海关的沧桑巨变可知可感。”朱平介绍,从姑塘常关时代到海关时代,再到现代化新时期,展览全面呈现了九江作为重要口岸城市的开放历程。

采访团合影(央广网发 尹博 摄)
国际合作启新篇,打造产业升级新高地
从历史的回响中走出,采访团一行驶入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国-新加坡(江西)产业园。2024年,该园正式落户于九江市濂溪区,纳入江西省首批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创建对象。

采访团走进产业园(央广网记者周蓓 摄)
据介绍,园区面积约7.3平方公里,规划为两个片区,其中科技城片区约2.2平方公里,滨湖片区约5.1平方公里,采取“园中园”发展模式。根据两个片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按照科技城片区主攻数字经济、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滨湖片区主攻现代纺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最终实现“两区互动、错位发展”新格局。

产业园内人工智能机器狗(央广网记者周蓓 摄)
“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37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90家,在职员工约1万人。” 九江市濂溪产业园党工委副书记董柏村介绍道,园区以金鹰集团全球最大的纤维素纤维生产基地为依托,沿着“补链、延链、强链”的发展路径,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纤维素纤维全产业链和长江经济带智能制造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
在服务机制上,园区创新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我们将园区划分为若干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每周走访企业,及时了解生产经营诉求,协助对接相关部门,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董柏村表示。

航拍中国-新加坡(江西)产业园(央广网发 肖江峰 摄)
此次“向江图强谱新篇”主题采访,将九江的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从姑塘海关到中新产业园的历史跨越,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化。“‘向江图强’不仅是沿江经济的崛起,更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来自河南网络大V陈超军不禁感叹。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