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赣州11月7日消息(记者周蓓)新长征中学、渡江大道、于都红军大桥……放眼江西赣州于都境内,处处可见的“长征印记”。
“于都河宽600多米,最大流速每秒1.2米,宽阔湍急的河面没有一座桥,两岸通行靠木船摆渡。”在于都河畔的东门渡口,讲解员正在向游客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长征渡口(央广网发 肖江峰 摄)
绣球草鞋、马灯、打满补丁的军大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每一个红色物件背后,都深藏着一个关于信仰、离别与坚守的故事,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红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铮铮誓言。
纪念馆内,全息影像再现红军长征情景、图文描绘于都长征战斗的激烈场面,在声、光、电等现代新科技手段及视频、雕塑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游客还可以全方位沉浸式了解红军长征在于都出发的光辉历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由80多双草鞋组成的草鞋墙(央广网记者 周蓓 摄)
细数于都县红色家底,全县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04处122个点,可移动革命文物1079余件(套),核对登记的红色标语1720条,拥有市级以上红色名村18个。可谓家家有红军,村村有故事,乡乡都有文物。
于都县大力推动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民族文化等融合发展,创排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红色歌曲《永远的红飘带》等文艺精品。

“赣超”赣州主场比赛间隙上演《长征第一渡》(央广网发 邹忠辉 摄)
8月31日,在赣超联赛赣州对阵吉安的赛场上,大型红色文旅史诗剧《长征第一渡》惊艳登场。当《十送红军》的背景音乐响起,4万多名观众自发齐声合唱,一时间,手机闪光灯闪烁,体育场宛如一片璀璨星河。这一幕也通过社交平台迅速传播,相关话题全网播放量破5亿。
近年来,于都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资源传承教育,不断探索活化红色资源新路径,提升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加快红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提速增效,让红色成为于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隽永底色。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