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山县紧紧围绕“文化强县”这一战略目标,深入挖掘和弘扬红色文化、博士文化、台球文化,以文化之笔绘就发展新画卷,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传承革命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走进玉山县怀玉山红色教育基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生动展现了当年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和玉山人民的英勇无畏。

1935年1月,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地区陷入国民党军重兵包围。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方志敏毫无惧色,指挥部队顽强抵抗。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战士们缺衣少食,却依然坚守阵地,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

然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红军最终不幸失败,方志敏也因叛徒的出卖而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朽篇章,字里行间饱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他的事迹与精神,已成为玉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玉山人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玉山人民传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怀玉书院专门设置 “玉山县史志文化专柜”,为传承和弘扬玉山红色文化及地方传统文化搭建了重要载体;玉山博物馆内,专家学者围绕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开展深入研讨交流;各学校通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让更多人感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立足本职、勇于担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争先。

“崇文尚学”的千年传承
玉山自古便是人才辈出的沃土,从科举时代的状元郎,到当代 “两弹一星” 功勋科学家,千年文脉在此生生不息。据统计,玉山已孕育出 1000 余名博士、9000 余名硕士,崇文重教之风可见一斑。

走过湖塘沿,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童生试县试考场 —— 玉山考棚映入眼帘。青瓦白墙间,建筑沿 75 米甬道整齐排列,鹅卵石地面上,仍留存着当年童生们赴考的足迹。

如今,玉山县城博士馆序厅内,16 个乡镇(街道)的博士分布地图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中央大屏播放着 “两弹一星” 元勋胡仁宇接受《国家记忆》栏目采访的影像。这位 老人 一句“我为国家尽到了责任” 的质朴话语,令无数参观者动容。
在 “院士厅”“群贤辈出” 展厅,中央全息影像重现了原子弹爆炸、“东方红一号” 发射的历史瞬间。讲解员介绍:“胡其正是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作为‘东方红一号’总体设计三人小组之一、研制团队核心技术骨干,他离家 69 年后,于 90 岁高龄重返故乡。”

仙岩镇官溪社区的胡氏宗祠,三重檐门楼气势恢宏。400年来,‘耕读传家’的家训代代相传。”在宗祠旁的博士墙上,镌刻着官溪走出的50多位博士的姓名。69岁的网红宣讲员梅启贵笑着介绍:“胡仁宇的父亲与两位兄长均为教育家,大哥胡守仁更是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人,毛章清博士还发起了‘博士回乡献策’活动,还有助学协会每年奖励考上大学的孩子,”梅老指着墙上的规划图举例,“杨献文引进的制药企业,每年为家乡带来2000多万元的收益,这正是‘人才反哺’的生动写照。”

从考棚的科举遗风到博士馆的现代荣光,从胡氏宗祠的祖训族规到玉山一中的琅琅书声,玉山的博士文化已形成“历史遗存—家风传承—现代教育—人才反哺”的完整生态链。
台球文化 彰显城市魅力
如果说红色文化和博士文化是玉山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核,那么台球文化便是玉山的崭新名片,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现代活力和独特魅力。

比赛场上,球员们眼神如炬紧盯球局,精准计算每颗球的走位。进攻时,一杆定乾坤的精准击球频频上演,防守中,细腻走位制造障碍,你来我往的缠斗扣人心弦。

世界台球博物馆中,球员们开启了一场穿越六百余年的台球历史探索之旅。古朴典雅的古董球桌、造型各异的古典球杆、记录运动发展脉络的珍贵图文史料,每一件展品都深深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台球在玉山,不仅是竞技较量,更是文化交流。希望球员们能将玉山深厚的台球文化底蕴带回家乡,共同推动中国台球运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自 2017 年以来,玉山已成功举办多届 CBSA 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等国际大型台球赛事,每届赛事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顶尖选手和众多球迷,让这座小城在国际台球界声名远扬。在赛事带动下,台球运动在玉山广泛普及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拥有青少年台球训练基地、台球俱乐部、台球房(点)200 多个,5000 多名台球俱乐部会员经常参与台球运动;80% 的中小学校开设了台球活动室,会打台球的中小学生近万人。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玉山县将继续深入挖掘弘扬本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质,打造具有玉山特色的文化品牌;同时加强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为文化强县建设注入新活力。 展望未来,玉山县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深入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实现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幸福新玉山而努力奋斗。(记者 郭文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