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本兴新看江西
人民网记者 帅筠 邱烨 时雨
“吊装就位!”
10月26日14时许,随着起吊臂将一根巨型钢柱稳稳固定在钢柱基础中心,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150万吨/年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工程建设主体正式从地下施工转入地面攻坚阶段。
“这个项目,是公司在3年前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后,在石化产业领域实现的又一重大技术进步。”项目管理部施工管理部经理汤虎介绍。
石化化工是江西省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区位优势,江西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迭代焕新,助力新兴产业蓬勃崛起,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正走出一条扬长补短、固本兴新的区域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转型焕生机,老树发新芽
距离长江九江段南岸1.5公里处,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简称九江石化)产业园吊塔林立,机械轰鸣,工人忙着焊接、组装、调试设备。
“这台分离塔,足足有七层楼高,是项目的首批核心设备,目前已经完成调试。”九江石化物资中心经理杨军指向一台巍峨矗立的“庞然大物”。
“2022年,公司投产的89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已经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使我国芳烃成套技术跃居国际领先水平。”汤虎透露,新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炼油+芳烃+PTA+PET+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条,带动江西省石化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九江石化产业园建设正酣。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走进九江石化管控中心,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各类装置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浓度,以及污水总排口的各项监测数据,数值远低于同屏显示的国家标准。
“这样的屏幕,在我们石化大厦、发展楼、检验计量中心、水务运行部,只要有大屏的地方都能看到,数据联网政府部门,时刻接受监督。”九江石化安全环保部环保管理室主任米鹏涛表示,过去十年间,公司原油加工总量增长超50%,但污染物排放总量却减少了70%以上。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环保指数却持续提升。九江石化是如何做到的?
“这得益于公司严格执行的12条环保核心措施,目前已实现外排废水、有控废气达标率和固废合规处置率三个100%的硬核目标。”米鹏涛表示,“公司的总排口是长江,我们立下铁规矩,绝不让一滴油和超标污水排入长江。”
九江石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江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江西发力石化化工、航空、电子信息等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接续开展了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改、“千项技改、万企升级”行动,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目前全省9100余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
同时,江西持续推进有色、建材、钢铁、石化等重点工业领域碳达峰,已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园区23个。
集群显优势,新苗成大树
赣南大地,产业振兴的热潮涌动不息。
近日,记者穿上防尘服,“全副武装”走进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孚能科技)动力电池智能化生产车间。车间内,全流程自动化设备马力全开,一块块银色软包动力电池在生产线流转中完成组装、成型。
“这是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智能化生产车间之一。”同行的孚能科技生产经理陈坚颇为骄傲地向记者介绍,车间正在批量生产的软包动力电池,是企业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
“这款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快充能力强、温度适应性广等优势,它的能量密度已经突破300Wh/kg。”陈坚说。
“这一突破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搭载这款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充电8分钟就能续航600公里。”
陈坚介绍,这条生产线单线每小时可生产1000余个电芯,目前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电动飞机、储能等领域,且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孚能科技智能生产车间。资料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赣州市新能源产业集群“链主”企业,孚能科技已成功带动当地30多家原材料、设备制造企业协同发展,整个产业集群年产值已超百亿元。仅超级软包动力电池领域,就吸引了20余家上下游企业入驻赣州经开区。
“从原材料供应到设备制造,从技术配套到物流服务,一条协同高效、紧密联动的产业生态链已然成型。”陈坚表示。
近年来,江西先后出台电子信息、锂电新能源、特色装备、医药、LED等产业专项支持政策,精准发力推动优势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如今,江西新能源产业构建起完整产业链条,航空产业深度融入长三角大飞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电子信息产业率先迈入万亿级行列,2024年实现营收1.16万亿元……一批新兴产业从“幼苗”茁壮成长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参天大树”,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布局抢先机,创新向未来
“我手里拿着的这款铜箔,是我们正在生产的3.5微米厚的锂电铜箔,它的厚度相当于普通成年人头发丝直径的1/22。”
在江铜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区,研发中心负责人、90后青年博士朱若林向记者展示了企业自主研发的最新款铜箔。
只见他双手分别抓住铜箔的两边,用力向左右拉扯,铜箔依然完好无损。“别看这么薄,抗拉强度能达到30公斤每平方毫米以上,力学性能十分优异。”

研发人员正在检查成型的铜箔。人民网记者 毛思远摄
“铜箔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核心材料,当前市场上主流产品厚度是4.5微米至5微米。”中级研发员洪耀帅介绍,“相较于4.5微米的铜箔,3.5微米的产品可实现10%至15%的性能增幅,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以及3C数码产品等领域。”
“从2015年的10微米,到8微米、4.5微米,再到3.5微米,每一微米的突破都需要工艺上的多重创新。”江铜铜箔研发中心副经理王斌表示,随着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明年企业与头部电池客户的月交易量将实现数量级的跃升。
江铜铜箔的技术突破,只是个例。近年来,江西聚焦未来材料、能源、生物、健康、显示、航空等六大细分赛道,持续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努力抢占发展先机。
未来已来,未来可期。在南昌,以AI、VR为代表的未来技术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在赣州,稀土新材料、钨新材料、高性能氟新材料等优势未来产业正加速培育;通过打造产业园、基金托底通航制造、建设试验区等方式,九江、景德镇、吉安低空经济产业也在加速崛起……
稳底盘,强引擎。江西正以主导优势产业集群集聚为抓手,以产业新赛道拓展为突破,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全面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协同并进,江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步伐愈发坚实。
来源:人民网江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