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正在成为时代主旋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在这场关乎未来的转型竞赛中,有一个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的中部省份,凭借着深厚的绿色家底和前瞻行动、战略定力,正展现出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存在感。
它就是江西。

江西省九江市鄱阳湖湿地白鹤栖息地。视觉中国 图
眼下,2025世界绿色发展投资贸易博览会暨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以下简称“绿发会”),即将在江西南昌开幕。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2500余家参展商、900余家采购商、300余家投资商将齐聚赣鄱大地,共同见证江西以“绿”为桥的转型实践,并探讨绿色发展的未来路径。
这背后,是江西用16年时间将绿发会打造成“生态搭台、经贸唱戏”超级平台的坚守,更是这座中部大省在红色基底上不断增强绿色动能、崛起为绿色发展先行者的生动注脚。
01
绿发会是经党中央批准,江西唯一保留的省部级展会,首届于2009年举办。经过连续多年的成功举办,绿发会的知名度、影响力持续扩大,不仅成为江西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也成为观察中国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那么,它为何能够花落江西?
首先,江西拥有堪称“奢侈”的生态本底。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江西是“红色热土”,但其实,“绿色”同样是江西的重要名片。
数据可以提供直观说明:森林覆盖率达63.35%,高居全国第二;2024年,全省PM2.5浓度2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95.5%,这两项硬核指标双双位居中部第一;同时,国务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连续7年优秀、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97.7%,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抚州市资溪县森林风光。视觉中国 图
从地理格局看,江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全省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超过3700条,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形成了独立的生态系统,也为系统性推进生态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甚至,江西的绿色底蕴更蕴藏在文化血脉中。诸如苏东坡的“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都是对这片土地生态之美的诗意写照。

南昌滕王阁日落晚霞“古今同框”。视觉中国 图
其次,也正因为这份突出的绿色本底优势,江西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承担了独一无二的国家使命——它是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这一“双试点”身份,意味着江西不仅是生态保护的优等生,更被赋予了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探路者重任。显然,这是肯定,更是一种机遇,意味着在绿色发展创新上拥有了先行先试的独特优势。
千万别低估了这一优势的重要性。过去,在追求GDP高速增长的年代,“绿色”往往被视为是“发展滞后”的代名词。但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生态已成为最富潜力的稀缺资源和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江西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先机开启全面绿色转型,充分激活绿色生态这一“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就完全可以将绿色本底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2023年9月,第六届世界绿色发展投资贸易博览会生态江西主题馆。江西省商务厅 供图
而绿发会正是这种转化的关键桥梁。公开信息显示,绿发会自2009年举办以来,前五届大会累计签约投资合作项目663个,签约总额6787.6亿元,上一届博览会签约金额同样高达992.22亿元。这表明,通过绿发会这一高能级平台,江西正在有效地将绿色资源、政策优势,转化为资本、技术和项目聚集的吸引力,实现绿色要素的精准导入与高效配置。
02
当然,正如绿发会所带来的绿色发展要素的汇聚效应所示,拥有优越的生态禀赋,只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基础,如何将绿色基因植入产业发展之中,真正构建起以“绿色”为基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不少地方都在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步伐。但在江西,从一个省域的视野下来观察,不难发现,这种绿色转型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系统、全面。

上饶经开区的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车间。江西日报记者 王蕴蓉 摄
上饶作为“世界光伏城”,晶科能源光伏组件出货量连续多年全球领先,全球每8块光伏组件就有1块产自这里;宜春“亚洲锂都”集聚宁德时代等345家锂电规上企业,依托世界最大锂云母矿形成完整产业链;新余掌控全球约35%已探明锂矿资源,是全球最大锂盐加工基地之一,氢氧化锂出口占据国际市场半壁江山;抚州凭借比亚迪新能源整车基地,快速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崛起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高地……
这种依循比较优势、全域协同推进的绿色转型格局,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它反映出江西各地在绿色发展上已形成高度共识,并成功转化为协同行动。
由此带来的综合效果,自然很明显。如在产业结构上,江西产业的“含绿量”不断提升。近年来,江西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深化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成功建设了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1.16万亿元,新能源产业规模营业收入达4000亿元。同时,建立区域制造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开展“江西绿色制造服务行”,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44家,国家级绿色园区数量居全国第五。“十四五”前四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6.4%、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绿色转型的根本动力,离不开创新。近年来江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3%,比“十三五”末提高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成立省碳中和研究中心,在全国首创组建生态环境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联盟,累计建设省实验室2个、省级研发平台超400家。此外,构建了“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发布并动态更新省级绿色技术推广目录,7项绿色技术入选国家推广目录,国家级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在交通和建筑领域,江西的绿色、低碳转型,也显得格外明显。数据显示,江西“十四五”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速分别为14.7%、18.5%,铁水联运集装箱量超19万标箱。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加速推进,目前累计投运公共充、换电站约6000座、公共充电桩超7万个,实现千吨级以上泊位岸电设施全覆盖;同时,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船,建成投运全国首艘商用氢燃料电池动力船,建立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专线。

江西九江长江中下游段水运繁忙景象。视觉中国 图
建筑领域,深入开展星级绿色建筑创建,在全国率先编制《江西省建筑节能专项体检工作技术指南》,探索一体化推进建筑节能专项体检和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积极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全省绿色建材产品累计超100项。“十四五”以来,江西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超2亿平方米,星级绿色建筑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2600万平方米,新建建筑本体节能率达到65%以上。
消费领域,立足绿色发展与消费升级需求,近年来江西省商务厅坚持以消费品以旧换新为抓手,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营造向“绿”而行的消费新风,换出消费新潜力,换出绿色可循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如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累计带动家电更新555.3万台套、电动自行车更新超63.2万辆,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28.5万辆。今年前10个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高能效比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52.0%,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23.8%,新能源汽车增长36%,这些数据的背后是绿色消费和智能科技的双重驱动。
甚至,近年来江西的绿色食品也开始走俏世界。如赣南脐橙的甜香、泰和乌鸡的浓香、广昌白莲的清香、庐山云雾茶的醇香、南丰蜜桔的桔香……这些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纯正的味道,汇聚在一起,正味美全国、香飘世界:南丰甲鱼的种蛋、种苗销售位居全国甲鱼市场第一,约占全国甲鱼销售市场的60%;今年10月,当大多数赣南脐橙还在枝头沐浴阳光时,赣南早脐橙凭借“早”与“鲜”的优势迅速抢占海内外市场,发往中东;今年8月,货值281万元的广昌通芯白莲启程被运往越南……

赣州本土企业绿萌科技智能化车间内,设备正在分选脐橙。“当代江西”微信公众号 图
此外,近年来江西文旅的火热出圈,同样可以视为是绿色发展转型的一个重要注脚。一方面,文旅发展直接受益于生态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又将进一步转化为推动社会绿色转型的一个重要力量。
这种全面、系统的绿色转型的效果,在一个指标上得到直接反馈——“十四五”前四年,江西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3%,降幅优于全国3.8个百分点。
03
“绿色江西”发展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格外重视制度创新的牵引。
众所周知,“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关键就在于要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这方面,江西创新推出VEP(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导则,让“好山水”有了明码实价,可谓一大突破。
如作为首批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之一,抚州市近年来推出了多项创新措施,包括成立全国首家“两山”转化中心、首批湿地资源运营中心,并完成全国首单湿地权益资产抵押贷款,推出古屋贷、畜禽智能洁养贷等30余种生态信贷产品,打通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通道;赣州市上犹县在今年5月,通过VEP核算成果与金融机构、生态产业入园企业进行签约,成功落地全省首单2亿元VEP绿色金融贷,破解了生态产品“度量难、抵押难、变现难”的困境;九江市积极探索林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为从事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非木质经营和获得公益林(天然商业林)补偿及入股、托管、合作收益的林农、林企提供融资。2024年,九江市累计发放林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5.6亿元……

“古屋贷”助力抚州金溪游垫古村老屋修复。“当代江西”微信公众号 图
据悉,2024年6月起,江西陆续颁发林业经营收益权证,进一步引导资本投入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截至目前,全省林权贷款已累计发放398.31亿元。同时,全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初步形成全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建成全省统一的生态产品信息共享与核算平台并连续3年开展试算。
绿色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配套的绿色金融体系必不可少。这方面,江西的一个重要机会和优势,同样体现在“先行先试”上。“十四五”期间,江西成为全国第二个、中部第一个同时开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改革试点的省份,全面开启绿色金融改革的创新实践。目前,全省建立了绿色金融项目库,累计遴选绿色投资项目2700多个,总投资需求超1.09万亿元。这个项目库成为连接绿色项目与金融资本的桥梁,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绿色投资机会。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达1.16万亿元,居全国第12位,且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比重高达56%,意味着超过一半的新增贷款流向了绿色领域。
此外,江西还着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如在全国率先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试点,指导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成为首家试点单位;参与起草电子电器、生物基塑料等4项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同时,积极参与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任务,统筹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并开展锂电产业链重点工厂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数据库研究,已收录企业100余家,工艺数据3000余条。

江中药谷鸟瞰图。“江西环境”微信公众号 图
随着试点的推进,相关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显现。目前,南昌、萍乡入选国家碳达峰试点,鹰潭高新区、江中药谷等形成可复制的零碳发展模式。此外,“十四五”以来,江西全省累计投入超700亿元改造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如期达标,体现了转型与治污的同步。
可以说,这些探索实践不仅是助力了江西的绿色发展,也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了宝贵的地方经验,这正是江西在绿色发展“新赛道”上逐步形成引领、示范价值的直接体现。
04
长期以来,作为内陆省份的江西在区域发展中的引领性、辐射力相对有限,也不具备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说,凭借着绿色发展的持续推进及绿发会这种超级平台的赋能,江西正在构建起新的比较优势,并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大门”。
绿发会的国际影响力就是最好的证明。本届展会吸引了3名外国政要或前政要、20多名境外省部级官员、驻华使节参与,爱尔兰、马来西亚等作为主宾国,德国、韩国等16个国家组成经贸代表团参展。这种国际关注度的提升,不仅带来技术、资金和项目的集聚,更重要的是帮助江西在全球绿色发展中树立了品牌、赢得了话语权、强化了发展自信。
在区域层面,绿发会也助力江西成为促进区域绿色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如本届展会就吸引了福建、贵州等主宾省及20个省区市参会,其中11个省份由省部级领导率团出席。可以说,通过这个平台,江西不仅与周边地区建立了更加紧密的绿色发展合作关系,并且也正在成为区域绿色协同发展中的桥梁。

2025世界绿发会在绿色食品板块,江西11个设区市代表团携万余款本土臻品精彩亮相,图为东道主南昌代表团展区设计图。江西省商务厅 供图
进一步言之,绿发会这个平台的战略价值远不仅体现在为江西带来了多少合作项目上,更重要的是它为江西构建了一个持续进化的开放生态。本届绿发会以“数智赋能绿色发展,开放江西链接全球”为主题,可谓恰如其分。同时,这也预示着江西绿色发展将进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的新阶段。
经济学家周其仁有一个重要判断:地图上任何行政区块,幅员大小、人口多寡仅在其次,在科技、投资、贸易、文化等方面是不是与世界相通,来来往往的质量与密度够不够高,才更为重要。以此观之,绿发会之于江西,其实就相当于为这个中部省份在全球绿色发展版图中找到了一个新的价值坐标,并为它与“世界相通”,架设了一座具有“超链接”功能的桥梁。要知道,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通的价值追求。在这一点上,江西与世界“来来往往质量与密度”的提升潜力,不可低估。
举个例子,本届绿发会聚焦投资、贸易、外经、消费等领域,精心组织17场“小而精”“面对面”专题招商和经贸交流活动,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是非常丰富的。如这次大会展览,既突出新能源、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新赛道成果展示,也将举行赣菜(江西小炒)品鉴活动,助力将赣菜打造成为展现江西特色活力的一张重要名片。

2025世界绿发会首次融入外贸元素,设置“赣贸优品 惠通全球”专题馆,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小广交会”,图为专题馆的设计图。 江西省商务厅 供图
同时,本届绿发会还首次融入对外贸易元素,设置“赣贸优品 惠通全球”专题馆,精心筛选家用电器、电子消费品、新能源新材料、日用消费品、节日用品、箱包以及文化旅游、运输服务、设计咨询、技术服务、服务外包等领域的60家重点外贸企业,全方位展示江西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成果与亮点,让世界看到江西外贸蓬勃生机的同时,也精准聚焦国际市场供需对接,力促实质性的贸易合作。活动特别设置精准对接时间,并提供多个独立洽谈区。这种“展览展示+精准对接”的模式,大大提升了商务洽谈的效率和精准性,也为江西“绿色贸易”的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地方甚至患上竞争“焦虑症”的今天,江西借由绿色转型实现区域发展的进位,应该说对不少地方而言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比如,一个地方的发展还是要善于找准比较优势。江西作为内陆省份,在传统发展赛道上的优势并不突出,但通过持续深耕绿色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有特色、有冲劲的“新路”。这再次说明,每个地方都需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而不是盲目跟风。
再比如,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区域发展禀赋的“优”与“劣”。某种程度上,江西的绿色发展就体现了一种“后发优势”。作为相对后发地区,丰厚的绿色资源可能在过去被视为是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包袱”,但现在来看,这恰恰是“双碳”背景下加快绿色转型,乃至实现发展赶超的助推器。
江西的绿色转型实践及绿发会这个平台十六年来的持续提质表明,只要找准方向、保持定力,每个地方都能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江西的绿色发展故事相信还将继续书写更精彩的新篇章。

来源: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