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365·最美的邻居】婺源弦高:承千年古韵 汇文旅新潮 绽不夜风华

【365·最美的邻居】婺源弦高:承千年古韵 汇文旅新潮 绽不夜风华

青石长街华灯初上,马头墙下光影流转。弦高城——这座沉淀千年的古县治,以文化传承为根脉、文旅融合为纽带、夜游经济为引擎,演绎着一场古今交融的文旅盛宴。从南宋“桃李映荷”的西湖胜景,到如今“推窗见流水、移步入画卷”的现代文旅地标,弦高城正以创新笔触续写徽州文化的新篇章。

非遗为魂承古韵

文化传承是弦高城最深厚的底色。作为古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历史记忆。

弦高城的“灵魂”,在于其严格遵循徽派建筑规制。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在青山绿水映衬下尽显古朴典雅。在整体规划中,设计团队深入挖掘历史遗迹与传统文化元素,将其巧妙融入建筑与景观肌理。

“我们秉持‘修旧如旧’原则,保护的不仅是建筑,更是流动的生活记忆。”弦高城古建筑修复师姜光华如是说。

非遗技艺在这里焕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甲路伞坊内,匠人遵循六十余道全手工工序,从选竹制骨到裱纸罩油,让一把油纸伞既经得起十年风雨,又蕴藏江南诗意。查记酒坊里,古法酿造的醇香穿越时光,非遗传承人坚守传统工艺,让每一滴佳酿都饱含匠心与岁月的温润。华龙徽雕工坊中,匠人执刀如笔,在原木之上勾勒花鸟虫鱼、演绎人文典故,将“婺源三雕”的精湛技艺化为徽州美学的活态样本。

师徒相授传技艺,工坊展示活非遗,这些文化瑰宝代代相传,在弦高城·西湖凼文旅街区的街巷间生动绽放,化作可触摸的历史密码,定格独有的文化印记。

文旅融合展新姿

弦高城以文旅融合为路径,让千年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可亲近。

弦高城·西湖凼文旅街区完整保留了“三水、七巷”肌理与“八景”等历史遗迹,将古迹资源与旅游体验深度结合,构筑沉浸式文化空间。

“我们想把静态的文化遗产,变成动态可感的体验。”街区运营负责人余明明道出了文旅融合的核心逻辑。

作为开放式文旅商业综合体,这里汇聚了美食购物、民俗演艺、非遗体验和夜游休闲等多元业态。游客可循着匠心构筑的“回”字形动线漫游,移步换景,每一处转角都能遇见独特惊喜。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总游客量突破25万人次,印证了文旅融合的强大生命力,让弦高城从“文化古镇”成功转型为“旅游新地标”。

融合不止于空间,更在于体验。游客可身着汉服、手执油纸伞漫步丁香雨巷,恍若穿越千年徽州;亦可参与非遗互动、观赏民俗演艺,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文化不再仅是陈列与观看,而是可参与、可沉浸的生活方式。

夜游经济绽华彩

当暮色降临,弦高城开启另一重迷人维度。夜经济为老城注入鲜活生命力,绘就一幅“越夜越精彩”的生动图景。

非遗灯彩点亮夜空,鱼灯巡游再现“一夜鱼龙舞”的梦幻盛景,光影与马头墙交相辉映,勾勒出不夜城的璀璨轮廓。廿九巷的酒吧里,霓虹与灯笼相映,歌声与笑语交织;传统茶楼中,暖黄灯光透窗而出,茶香漫溢萦绕;夜市小摊前,徽州石头粿、瓦罐煨汤的烟火气与非遗手作的雅致相融,让夜晚的弦高城既有市井温情,又有文化韵味。

尤为令人惊叹的是“非遗火壶”表演。表演者手持特制火壶灵活舞动,火焰时而如流星划破夜空,时而似游龙缠绕周身,力与火交织的视觉盛宴赢得阵阵喝彩。

“像穿越到了古代!看鱼灯、赏火壶,既摸到了历史的温度,也为传统文化自豪。”一位河北游客感慨道。

千年弦歌不辍,今朝风华正茂。婺源弦高城让沉淀的历史转化为可感、可触、可体验的旅游资源。这里,每一把油纸伞都承载诗意,每一滴佳酿都蕴含匠心,每一处雕饰都镌刻岁月,每一个夜晚都充满惊喜。弦高城,正以开放的姿态,邀八方来客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约。(德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雅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4149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