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一|建|党|节
为迎接建党101周年,进一步落实《上饶市党内关怀帮扶若干措施(试行)》(饶组发〔2020〕6号)文件精神,近日,玉山县县委组织部邀请6位老党员开展“我与党旗合个影”活动。党旗下,老党员们忆初心、话使命、讲担当,抒发对党的真挚情感,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

1927年10月,程名静出生于玉山县南山乡胡村一个农民家庭,兄妹有四个,他是老三,另有大姐、二哥和四弟。
在程名静家,大大小小的奖章有十多枚。相濡以沫的妻子厉鼎云翻开箱底,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块珍藏着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程名静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程名静尽管已经是九十六岁高龄,看见这块纪念章,依然十分激动,他一开口就感谢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老兵,接着向记者回忆了当时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1942年,15岁的程名静目睹了战争带来的灾难。日本侵略军飞机经常飞临玉山上空骚扰,引起恐慌,战争动乱的局面已经波及县城及乡下,老百姓流离失所,人心惶惶。就是从那时开始,程名静立下誓言:我要参军,保家卫国。
1945年2月,程名静被抓壮丁在国民党军队当兵,由于当时他们目睹了国民党军队中打、骂、体罚士兵,奢侈腐败等军阀作风,便决定投入解放军。1946年在江苏如皋,程名静正式加入解放军队伍。他没有文化,当时仍旧是一个幼稚无知的青年,又自幼生长在文化落后、信息闭塞的山区农村,对当时的局势很不了解,对各种军队为什么川流不息进驻偏僻的山村一无所知,也从未去了解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当时只是凭感觉,觉得这是一个处处肯为老百姓着想的好部队,便毫不犹豫地相信跟着共产党走没错。
1946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程名静随部队转战南北,先后参加大小战斗不下百次。
程名静说,我军为了寻找战机消灭敌人,常常是大踏步地撤退或者前进,夜行百余里,忽东忽西地运动,借以迷惑和调动敌人。在孟良崮部歼灭国民党王牌军第七十四师,就是运动战的一个典型战例。当时第七十四师被我军精心布局的大撒退所迷惑,骄气十足,孤军深入,我部抓住战机,集中兵力在孟良崮山区予以包围,进而歼灭。
孟良崮战役胜利后,部队撤至胶东莱阳县休整。在这短暂的战争间隙中,部队开展忆苦思甜活动,程名静结合自己小时候的苦难经历,声泪俱下地诉说国民党统治的黑暗。
在解放军部队这个大家庭里,程名静从未想到挑剔干啥工作,也不管到山南海北,总是心情愉快地服从分配,接受党组织对他的培养,听从组织对他的工作安排。每进驻一地,首长都要视察环境,布置岗哨位置,战士都要轮流站岗放哨。有一次深夜下大雨,程名静一人在村外坟地边站岗,由于当时年轻,心中极为紧张、害怕,却从未退缩过,在这种环境锻炼中,他的胆量和意志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那个时候,战争残酷,环境恶劣。夏季多是在烈日下度过。最难忍受的是农村蚊蝇特多,每到天黑蚊子成群,走路时蚊子也不时会碰到脸上,甚至被吸到嘴里。为了防止蚊子叮咬,他睡觉时都用毛巾盖在脸上,两手伸在袖间里。
部队经常受到敌机的狂轰滥炸和扫射。身为通信兵的程名静在一次送信途中,不幸被敌军流弹打中,胸部和肩胛二处受伤,被送到后方医院救治,所幸抢救及时,程名静捡回了一条性命,却落下二等残疾。
战争年代里,根本无法保证天天有正常的一日三餐,有时甚至一整天也进不了一口食。有一次夜行军一百余里通过敌占区,滴水未沾,天亮时到达目的地后,又累又饿的程名静一下子喝下去五大碗玉米粥。这样长期的生活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导致他胃溃疡。1950年,他留在福建晋江军分区政治部后,身上伤口处经常发炎,胃溃疡经常疼痛,后来经过疗养和锻炼,身体才慢慢康复。
部队党组织对程名静非常关心和爱护,经常帮助他学习文化知识。程名静年纪较轻,本分忠厚老实,服从分配,工作又积极努力,接受了部队党组织多次考验。在1948年9月一次战斗结束后,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一直在军队任职。
1982年,程名静从福建晋江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岗位离休,回到了家乡玉山。
程名静离休回到家乡,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定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珍惜自己的革命经历,尽力为人民做点好事。比如在离休前和离休后的几十年期间,为在老家修建大桥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先后带头捐款,并兼任南山乡老年协会会长,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原稿由县委组织部提供)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玉山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