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山县怀玉乡玉峰村坚持以“红色引领、绿色带动、古色衬托”的村庄发展规划为引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扣“建强红色名村,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农文旅结合,积极开展“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激活“美丽经济”,全力打造具有玉峰特色的“四融一共”和美乡村示范样板。



盘活红色资源 打造红色名村

“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玉峰村党支部为发挥红色资源教育功能,以打造“红色文旅示范村”为抓手,统筹规划红色名村建设,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加大对革命文物、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力度,抢救性地修复了旗山战壕、红军村,新建了宣誓广场、红军花公园、清贫园游步道、村史馆。


在省市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村里精心编纂红色故事,开发现场教学课程、党性教育乡土教材,开设“虎形碉堡—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清贫园—旗山战壕遗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多维度展示红色名村的丰富内涵,用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强基铸魂,擦亮怀玉峰红色旅游文化名片,提振玉峰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以红促旅、以红带旅,成为红色旅游打卡地、红色精神传承地、红色教育示范地。

聚焦生态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村党支部、村委会结合村情,把发展生态经济、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抓住怀玉山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机遇,利用玉峰特有的红色、古色、绿色资源,加大旅游环境设施建设。


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省市县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投资2.1亿元,实施16个新建续建旅游项目,重点修葺怀玉书院、七盘岭古驿道、虎形红军战壕体验区,开发十八龙潭瀑布、玉琊湖生态度假村、清贫园游步道、环盆地彩虹双车道、景区驿站等生态旅游项目,推出怀玉书院怀古游、十八龙潭瀑布游、生态林业观光游、红军战壕体验游等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年接待游客达20多万人次,节假期间日游客更是多达千人,旅游经济已成为农户增收的新途径。


玉峰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着“美丽的江南高原”之称。利用区域内高山气候优势,村党支部牢牢抓住产业脱贫这个“牛鼻子”,把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成立高山休闲农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发150亩精准脱贫高山农业示范基地,种植具有高山特色的无公害蔬菜,凭借国家有机认证,以高出当地几倍的价格,成功地将马铃薯、四季豆、黄瓜、辣椒、西红柿等高山蔬菜打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先行村。


玉峰常年云雾缭绕,被称为“天然药谷”,利用怀玉山特有的高山气候,创建获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全国最大的仿生三叶青种植基地以及樱桃和覆盆子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了资源要素的价值转换。这个“十三五”期间的省级贫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做活休闲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玉峰村结合红色名村建设和宅改试点工作,地处旅游公路沿线的七盘岭、梨树底自然村,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的田园风光,统筹打造休闲养生区块,在退出的宅基地上建起全县第一家乡土文化馆和民宿协会。


总投资2.6亿元怀玉山旅游公路曾经是一条泥巴路,山上的村民下不去,山下的游客也上不来。如今,被称为“天路”的这条18.77公里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不仅直通玉峰村,也为村民的小康生活,打开了大门。


旅游公路的开通,给玉峰村旅游带来了无限商机。以此为纽带,村党支部瞄准商机,因势利导,引导村民们发展农家乐、农家土菜馆、农家民宿,村里从事农家民宿的就有126家,挂牌的农家驿站有12家,户均年收入8至10万元,最高的达20多万元。他们通过创办农家乐、农家驿站,实现了成为富裕户的华丽蜕变,成为“美丽公路”激活“美丽经济”的一个成功范例,怀玉山旅游公路也被交通运输部评为“最美扶贫公路”。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玉山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