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邓全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为推进民生领域各项改革指明了主攻方向。民生项目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群众冷暖。我们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做好“问”“说”文章,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顺应民意,问需于民选项目,力求“办精准”。实施民生项目,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要始终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通过在人流密集场所设置项目提议点、发动党员开展民情家访、向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征集意见等方式,收集民生项目需求。对需求内容进行整理、评估,剔除重复建设、耗时长、性价比低、受众面窄的项目,形成拟实施项目清单。综合考虑实施效果、轻重缓急、专业意见等因素,确定建设项目名单。
听从民心,问计于民做项目,力求“集群智”。问计于民就是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民生项目正式启动前,要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专家代表等,围绕项目工程的规划、选址、管理等方面展开讨论,梳理问题清单和建议清单。努力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和基层经验结合起来,让为民举措变得更加有效,真正实现民生项目实施由“替民作主”变为“让民作主”,为建设和谐有序、健康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民愿,问效于民评项目,力求“好口碑”。要坚持“成效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工作导向,建立项目绩效评价“好差评”制度,把评判的标尺和权力交给群众,让群众当“评判员”。以“效果明显不明显、群众满意不满意、履职到位不到位”为衡量标准,在每一个民生项目建设完成后,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开展评议,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将结果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评价结果良好的项目,予以通过验收;对群众不满意的项目,按照群众的意见进行整改,直至群众满意为止。
消除民惑,解说于民促项目,力求“多支持”。民生项目涉及面广、事项多,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群众的误解以及对项目建设的反感。要制定全过程解说、定期公示和办结通报机制,采取项目负责人带头讲解、党员上门解说、召开代表会议宣讲的方式,及时将民生项目的详细信息告知群众,消除群众的疑惑,最大程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坚持全过程宣传与互动,把事情说明白、把疑问说清楚,让服务群众更有温度。
江西新闻客户端《红土评论》栏目投稿方式:
1.在应用市场或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江西新闻”App;
2.App内点击“我的”-“新闻报料”,按流程投稿。欢迎各位评论员踊跃投稿!
注意:
所有来稿仅接受原创内容及一手消息投稿,严禁抄袭剽窃、一稿多投。文章内容相似度达20%以上按抄袭处理,一经发现将予以删稿,并永久拒绝刊发其作品。
编辑:汪凯凡
复审:任宇博
审签:邵平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