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色 长征路上学党史·赣南记忆丨为什么这里是那时的“人民大会堂”?

长征路上学党史·赣南记忆丨为什么这里是那时的“人民大会堂”?

长征路上学党史
在赣州红色文化中
感受中国革命不朽的精神

赣南记忆,属于你我的红色记忆

image.png

在瑞金沙洲坝

屹立着一栋“红军八角帽”造型的建筑

这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

1933年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为了解决大型集会的场所,尤其是为准备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建造大礼堂。大礼堂于1933年8月1日破土动工,经过苏区工人四个多月废寝忘食的工作,一座凝结着苏区人民智慧和汗水的大礼堂拔地而起。大礼堂的门首上方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4个大字,出自“苏区秀才”黄亚光之手。

大礼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其造型为8个角,从高空俯视,犹如一顶红军的八角帽,寓意红军永远驻扎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大礼堂共有两层,楼面为回廊式,并有阶梯式楼座,楼下呈半圆形,整个礼堂可容纳2000多人。

如今礼堂内景。

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隆重召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合影。

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693名,候补代表83名,旁听代表1500名,毛泽东为大会致了开幕词。大会期间,代表们听取了毛泽东作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两年来的工作报告。
大会还听取了朱德作的红军建设决议报告、林伯渠作的经济建设决议报告、吴亮平作的苏维埃建设决议报告,并通过修改后的宪法大纲、苏维埃建设、红军建设、经济建设等决议案和关于国旗、国徽、军旗等决定,选举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175名中央执行委员,邓子恢、康克清等36名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还通过了35名中央工农检察委员名单。

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二苏大会”上向代表们作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总结”时,郑重地提出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的报告赢得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宏伟的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宗旨的提出

 

image.png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见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建设的日臻完善

见证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达到鼎盛时期

见证了中国共产党

在这里展开治国安民的伟大预演

是苏区时期的“人民大会堂”

 

来源:赣南红客户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1009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