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忘来时路 奋进新征程 一个江西山乡的全球逆袭

一个江西山乡的全球逆袭

“这个曾靠挖煤放炮过活的山坳,正用银针与发丝编织着连接世界颜值经济的绚丽经纬。”

清晨六点,赣西群山还浸在薄雾里,宜春市袁州区水江镇已亮起万家灯火。一家家假发工厂外,伴随着集装箱卡车的轰鸣声,工人们正熟练地将假发封箱——这些带着山乡晨露的发丝,几天后将出现在尼日利亚新娘的婚礼上。

安信发饰品厂负责人林圣安的智能翻译机突然亮起,屏幕上跳出海外客户的消息,他兴奋地说:“客户还要追加订单,这是本月第三批非洲订单了,我们的波浪卷发物美价廉,在当地市场供不应求!”

谁能想到,这个大山深处、常住人口仅1.2万的偏远小镇,如今每天都有数十万顶假发发往世界各地。从好莱坞明星的红毯造型到非洲民众的日常装扮,从欧洲cosplay爱好者的炫彩假发到中东贵妇的奢华发饰,水江假发已叩开60多国市场大门,年产值突破6亿元。

当第一缕阳光掠过晾发丝的竹架时,这个曾靠挖煤放炮过活的山坳,正用银针与发丝编织着连接世界颜值经济的绚丽经纬。

假发产品展示。

从矿洞到发丝:一场惊心动魄的产业涅槃

十年前的水江镇,空气中弥漫着煤炭的粉尘与花炮的硫磺味。矿洞里机器轰鸣,花炮厂火光冲天,那是小镇最热闹的光景。

然而当产业转型的浪潮袭来,曾经的支柱产业轰然倒塌,年轻人纷纷背着行囊涌入城市,留下老人与孩童守着空荡荡的街巷。“那时村里的路长满荒草,晚上连个亮灯的窗户都难找。”小洞村党支部书记杜兵望着如今灯火通明的街道,眼里泛起涟漪。

2017年,水江镇领导班子到义乌小商品城学习考察。在假发区,当看到一位外国客商为顶假发掏出数百美元时,他们攥着笔记本的手都沁出了汗:“不得了,这发丝比煤还金贵!”当即决定,要说服在义乌假发行业打拼20多年的乡贤黄耀梅返乡。

这个过程堪称现代版“三顾茅庐”。第一次拜访时,黄耀梅因忙于工作错过见面;第二次,他们带去了镇上留守儿童的视频;第三次,当镇政府掏出悉心制定的产业扶持政策时,黄耀梅被深深打动,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回馈乡梓。

转型的阵痛像钩针穿刺指尖。村里56岁的王婶第一次拿起钩针,粗糙的手指被扎得血珠直冒:“做了几十年农活,哪想过要给头发‘绣花’?”镇政府开出“包吃包住+日结工资”的优厚条件,还请来专业假发技师驻厂教学。三个月后,王婶成了车间里速度最快的“钩发能手”,她所在的车间人均月薪超5000元。

更让人惊叹的是产业的裂变速度:从2018年的首家工厂,到如今90余家企业扎堆;全镇10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假发车间,连七八十岁的留守老人都能在家分拣发丝,“不用出门,一天菜钱就赚出来了。”

如今来到水江,仿佛进入一个奇幻的发丝世界。3000多名村民化身“国际发型师”,端坐工作台前,将普通发丝编织成一件件时尚艺术品。

在这里,迪士尼公主的金发闪耀着梦幻光泽,非洲姑娘的波浪卷发洋溢着热情,二次元角色的银发流淌着未来感。这些出自山乡匠人之手的作品,正装点着全球时尚舞台。

指尖上的全球化:小作坊与大世界的奇妙对话

“来,看看这款艾莎公主同款假发。”在水江假发产业联盟共享直播间里,主播对着镜头甩动银色长发,“耐高温纤维,随意造型,适配各种节日派对。”镜头切换到质检间,质检员用打火机灼烧发丝,评论区瞬间涌进“Perfect”“Amazing”等弹幕。两小时内,上千顶单价58美元的假发被欧美客商抢购一空。

仓库里,贴着不同标签的假发箱整齐排列:发往南非的浓密卷发、运往欧美的精灵银发、销往东南亚的华丽舞台造型,等待着跨越山海的旅程。

产业联盟的成立,让山旮旯里的山乡小厂具备了与国际市场对话的底气。通过统一采购、共享仓储,家庭作坊变身跨国企业。曾德富、林圣安、黄超等15位思维灵活、敢想敢干的假发企业家抱团跨境,通过阿里国际站直接对接南非等海外客户,产品利润率提升至30%。他们眼里闪烁着自豪:“以前基本靠外贸公司定价,利润被压得死死的。现在通过阿里国际站,我们直接和老外做生意,客户遍布好几个大洲!”

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水江镇正全力建设集产品展厅、物流仓储、电商直播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基地。同时,以数字赋能为突破口,整合亚马逊、阿里国际站、全球速卖通等海外电商消费数据,深入挖掘当地产业、文化和消费需求,精准描绘海外消费者画像,提升市场洞察力,助力水江假发“借船出海”。

与此同时,物流短板也在加速补齐。市区两级交通部门为水江假发产业开设物流“快速通道”,邮政、申通等物流企业开通4条跨境专线,提供全天候转运服务。当前,跨境物流中心建设正如火如荼,还与中欧班列联动,实现“半月直达欧洲”的高效运输。

今年3月,首单通过海外仓前置模式发往泰国的假发订单,从下单到收货仅用7天完成。企业主感慨:“就像把柜台摆到客户家门口,物流便利让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更加青睐。”如今,全镇跨境电商年交易额达1亿元,占假发产业总产值的20%。

工人正在赶制假发。

发丝里的幸福密码: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假发工人杨萍坐在工位上,左手挑发丝右手打卷,脚边放着女儿的书包。“我们水江是革命老区,以前也没啥合适的产业,年轻人都是到广东打工,一年见孩子两次。现在一家人在一起,这种踏实是什么都比不上的!”她翻开工牌,夹层里是女儿画的全家福。算上加班费,杨萍上月工资6000多元,像她这样的“宝妈工人”全镇有近千人。工厂贴心设置弹性工作时间,让她们可以先接完孩子再返岗。

假发产业给小镇带来的变化随处可见:镇中心的幼儿园里,孩子们戴着五颜六色的假发做游戏;返乡青年开的网红奶茶店,成了年轻工友们下班后的聚集地;快递网点遍地开花,每天进出的快递车奏响着山乡的新乐章。

镇上一家银行里,老会计翻着账本直咋舌:2021年全镇存款1.2亿,2024年飙升至4亿。“现在年轻人相亲,不问家底问有几个车间,”媒人刘大妈笑着说,“上周刚促成一对,男方做假发生意,女方是跨境主播。”

水江假发产业的风生水起吸引了2000多名外出青年返乡创业,曾经的“空心村”重现生机。黛美姿假发的老板黄超是第一批返乡创业的青年,这位“90后”小伙会拍摄、懂工艺、点子多,很快将小厂经营得风生水起。

夜幕降临,小镇灯光次第亮起。假发工厂的窗户上,映照着一张张专注的面孔;水泥路上,最后一班集装箱卡车正缓缓驶出;线上直播间,不断冒出的订单正在生成。这些光影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诉说着一个普通山乡通过一根根发丝连接世界的传奇故事。

俯瞰水江镇。

当前,水江镇正携手TEMU跨境电商平台打造跨境电商孵化基地,陆续申报假发产业培训中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假发特色小镇等品牌项目,谋划建立海外仓,以设计与智能驱动产业升级转型。

“我们的目标不是做世界工厂,而是成为全球假发时尚的发源地。”水江镇党委书记苏城杰说。此刻,远在巴黎的时尚T台上,模特头顶的水江假发正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这光芒,照亮了一个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更昭示着中国县域经济融入全球化的无限可能。

来源:当代江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3431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