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江西九江:江豚逐浪处 文脉润民生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江西九江:江豚逐浪处 文脉润民生

央广网九江8月16日消息(记者胡斐 实习记者王婕)晨光熹微,薄雾弥漫,江面上忽然泛起圈圈涟漪,是江豚在探出水面换气。作为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点,在江豚协巡队日复一日的巡护下,湖口生态成果显著,江豚数量稳步回升。

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江西九江152公里的长江岸线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态画卷,在守护中焕发出愈加动人的生机与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江西省九江市,只见昔日斑驳的江岸披上绿装,浑浊的江水褪去杂质,江风拂过,满是蓬勃的气息。

江豚逐浪生态好 军旅融合赋新能

“湖水青青江水黄,人言此水号鸳鸯。”在九江市湖口县石钟山旁,便是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处,站在江豚观景台上眺望,湖水与江水一清一浊,泾渭分明,不时有江豚跃出水面,光滑的脊背在阳光下一闪而过。

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一浊一清,泾渭分明,风景蔚为壮观(央广网发 李学华 摄)

“最近几年,湖口县通过‘手术刀式’的整治,拆除了岸边违规设施,恢复了3000亩绿色湿地,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条件。”湖口县滨江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工程项目负责人辛正一讲道。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此地已吸引灰翅浮鸥、白鹭、苍鹭等四十多种鸟类栖息,每年候鸟迁徙季,这里便成了鸟类的天堂。

“现在的绿化和交通都比之前更加优化,还增加了九江舰、石钟楼等景区,平时我会带孩子来这边骑车、散步、放风筝。”湖口县市民对着镜头分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湖口段,山水交融,船只穿梭 (央广网发 李学华 摄)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文旅项目的落地,这里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市民们扶老携幼地来到公园,任孩子在茵茵绿草上追逐嬉戏,让欢声笑语洒满江滩。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湖口段,明月照塔,灯火映江(央广网发 李学华 摄)

在生态保护成果斐然的同时,湖口县还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如今,踏入九江舰军事主题乐园,威风凛凛的九江舰静静守望着江面,舰上陈列的各类军事装备、留存的舰员工作痕迹,都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别样的魅力。辛正一表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口段的建设,是我们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长江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

浔阳江畔光影绚 文旅交融烟火盛

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来,九江着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对沿岸进行全面绿化美化,数千米生态护坡如铜墙铁壁守护江堤,江面澄澈如镜,倒映着沿岸新栽的绿树繁花。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步道蜿蜒,绿树成荫(央广网记者郇康新 摄)

“这里变化很大,新修建了绿化带、休闲步道,公园成了我们九江人的打卡点。”来取景的摄影师潘立用相机记录着九江长江沿岸的变迁,镜头里,江边多出来的不仅是两岸的绿植,更是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气。

一江活水不仅滋养出两岸的生机,更让文旅经济在此蓬勃生长。浔阳楼、锁江楼、琵琶亭自西向东依次排开,串联成一条独具韵味的文化长廊,为“最美岸线”注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浔阳楼,水浒评书激情开讲,带领游客走进梁山好汉的传奇世界;锁江楼的户外大型实景灯光秀《塔影锁江》,以绚丽光影勾勒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奇幻景观;琵琶亭的《浔梦琵琶亭》实景演出,则借数字技术生动再现白居易与《琵琶行》的动人故事,给游客带来穿越千年的视觉盛宴。

《浔梦琵琶亭》实景演出现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央广网发 陈龙 摄)

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开放以来,位于公园内的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三大景区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621万人次,成为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的“网红”打卡地。

夜幕降临,曾经荒草丛生的江滩变得热闹非凡。琵琶亭的灯光在江面上映出一片绚烂,夜市里,美食的香味随着江风弥漫开来,小贩的吆喝声、游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鲜活生动的江滩夜生活图景。

丰富多彩的江滩夜生活(央广网发 陈龙 摄)

“我们将九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串联起来。现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已经成为九江文化旅游的新地标。未来我们会进一步挖掘、盘活九江的文旅资源,让更多‘九江故事’变成大家的‘诗和远方’,让文旅消费的烟火气更旺、底色更亮。”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魏亚康说道。

江风吹拂着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远处航标灯闪烁,不仅为过往船只照亮了前行的航道,更像引路的星火,悄然勾勒出一条生态、文化和旅游交织共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央广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3542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