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昌8月23日消息(记者周蓓 实习记者王薪媛)从鄱阳湖的24小时“慢直播”吸引网友“云守护”,到“江西好网民”榜样的先进事迹,汇聚起网络正能量,再到庐山天下悠的网络交响……一粒名为“网络文明”的种子在赣鄱大地的沃土上生根发芽,长成巨树,其荫蔽之处,清朗之气蔚然成风。
近年来,江西积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共建清朗网络空间,共绘网络生态画卷,让文明之花在云端绽放。
人鸟共生 千万网友云端共守候鸟天堂
每年3月初开始,鄱阳湖70多万只越冬候鸟陆续启程开始北迁。
鄱阳湖畔吴城候鸟小镇的慢直播画面里,即将启程北迁的候鸟们,齐鸣声此起彼伏,或展翅高飞,或在水面上轻盈地滑翔,为千万网友带来一场沉浸式的观鸟体验。

鄱阳湖畔,候鸟翩跹(央广网发 王小龙 摄)
在24小时慢直播的镜头里,一场由网友自发参与的 “云守护” 行动正悄然展开。“前方有芦苇丛,注意隐蔽。”“这群小天鹅好像掉队了,希望能跟上大部队……” 等留言不断在直播间滚动。这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网络生态图景,正通过慢直播镜头化为全民共享的“绿色课堂”。
“孩子们,你们知道候鸟在长途迁徙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吗?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在鄱阳湖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班——鄱湖卫士班(第一期)的课堂上,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站工作人员在现场分享了这场慢直播,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体验白鹤迁徙的挑战。
“这是一项贯穿全年的系统科普教育计划。”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站站长唐超群说,“我们依托《鄱阳湖奇趣课堂》特色教材,每月组织一次活动,开拓新宣传阵地,或送课入校开展自然教育,或带领孩子们来到吴城站进行现场教学,共赏候鸟迁徙,继续讲好鄱阳湖动人的‘人鸟故事’。”
“江西好网民” 汇聚网络传播正能量
道德,是一种力量,成风化人;榜样,是一面旗帜,引领方向。
“带货书记”皮武辉,想方设法拓展市场渠道,将“直播间”搬到村内的红橘园中,帮助果农销售红桔;9600亩稻田现“画卷”,90后新农人丁旦播撒新希望;经营“爱心厨房”只收1元钱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坚持22年不打烊……好风尚如涓涓细流,浸润赣鄱大地。
“凡人善举,就在身边!”“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榜样的先进事迹在网络上引发网友们纷纷关注点赞。
从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延伸,实现网上网下文明建设有机融合;到举办“江西好网民”“江西好人”等网络互动引导活动,推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成为网络风尚;从11个案例入选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优秀案例,位居全国前列;再到推进网络诚信建设,发布“德润赣鄱·网络文明倡议书”,积极营造守信互信、共践共行的良好社会氛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江西各地的共同努力下,网络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氛围日益浓厚。
山水诗词为媒 搭建国际网络交流新舞台
庐山天下悠。自古以来,庐山以其秀美的山水,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高僧名士在这里驻足流连,并留下了16000多首诗词,冠绝群山,成为耸峙江右的文化高地。
时至今日,庐山不仅以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诗词文化闻名中外,更成为承载网络文明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
连续举办五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邀请全球艺术家、电影人共赴“庐式浪漫”之约,2024年活动获1500余家海外网络媒体报道,以中、英、法等11种语言触达40余个国家超10亿用户,成为兼具文化内涵与国际表达的城市名片。
承办全球青少年模拟世界遗产大会,吸引数十个国家上百位青少年齐聚庐山,在推特、脸书、Instagram等平台同步开设互动话题,使青少年们在网络交流互动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共同播撒文明互鉴种子。

10余名“洋网红”开启探秘庐山之行(央广网发 庐山文旅供图)
举行线上线下“庐山旅游”推介会,赴美国、新加坡等国开展11场境外旅游推介。2024年庐山入境游客达13.8万人次,同比增长51.02%,实现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双促进。
这座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名山,正让不同文明在云端对话,让生态之美与网络文明之韵交相辉映。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