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新风浸润红土地

新风浸润红土地

暮色中的赣州城,华灯初上,高楼大厦的数字屏幕上跃动着“你好,赣州”的弹幕。这座承载千年文脉的城市,正以数字时代的崭新姿态拥抱世界——依托网络主题宣传,“网这看 赣出彩”“你好赣州”等网络话题累计阅读量破亿,《网络文明公约》触达网民超千万人次,“赣南表嫂来学法”普法情景剧的线上线下观看量达600万人次……在这片浸润红色基因的土地上,一幅网络文明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近年来,赣州将网络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实施,全面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让网络空间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文化创新

老区故事焕发“数字新生”

夜幕降临,瑞金市文广新旅局局长戴橘子的工作室依然灯火通明。被网友亲切称为“橘子局长”的她,正俯身调试着补光灯,为下一场直播做准备。“点击量破千万的《橘子局长在瑞金》系列视频,离不开大家的辛勤汗水和共同努力。”她笑着展示手机相册,里面存着90多条原创视频的底片,里面还有拍摄于凌晨三点的叶坪革命旧址群。

在赣州,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客家山歌传承人陈善宝将《十送红军》改编成说唱,登上抖音热榜;自媒体人聚焦“三农”,以治愈系短视频展现赣南乡村生活与客家文化,多个作品播放量超2000万;赣州市国投集团策划的《沧桑卫府里 迷人烟火气》短视频,讲述老市场的“前世今生”,勾起无数赣州人的城市记忆,评论区满是“泪目,想家了”的留言……这些创新实践印证:当传统文化插上数字翅膀,老区故事便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络文明建设注入新动能。近年来,赣州依托社交平台,开展“你好,赣州”网络短视频大赛、“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唱游赣州”惠民音乐会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吸引大批自媒体人和网民来赣州打卡创作,推出一批新媒体文化作品,多个活动话题热度高涨。

同时,赣州还注重打造网络文化精品力作,推出了一批具有赣南特色的网络文化产品。如《一个人的长征》《天才小鲁班》等作品全网刷屏,《客家音·桑梓情|客家长卷,一览千年》等作品被中央网信办评为“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客家文化国际传播案例在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发布。《赣州的样子》等一批作品入选江西正能量2003“五个十”网络精品。这些网络文化精品力作,不仅展现赣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进一步提升了赣州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德治润心

向上向善守护“精神家园”

从手拉手护送走失幼童的小学生,到十年如一日背着脑瘫同学上学的朱金祥;从“教科书式救援”的刘民女群体,到苦等丈夫七十载的烈士遗孀……一个个闪耀人性光辉的赣州故事经网络传颂,感动亿万网友。“人间真情永远是网络顶流!”市民刘锐动情地说。

文明是网络的底色,德行是时代的回响。赣州深耕网络文明沃土,滋养向上向善力量。近年来,赣州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的正能量典型,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网络宣传,让好人从身边走向“云端”,让凡人善举汇聚成磅礴道德力量,构筑起一座温暖有爱的城市。

2024年,赣州创新举办“网这看 赣出彩”网络盛典,表彰网络文明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和网络达人,激励广大网民以榜样为“光”,争做中国好网民。“郁孤先森”“麦子玩转江西”等本土正能量网络达人脱颖而出,在“红动赣州”“记录小康”等活动中冲锋在前,成为网上正面宣传的生力军。征集并“云”递《赣州市网络文明公约》,推动网络文明规范深入人心。

同时,赣州联合各地各单位推出“赣州好人馆”“‘茅小店’文明实践直播间”“我为文明代言”“慈善赣州 情暖万家”“厚德赣州文明有礼”“文明随手拍”等活动,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向网络延伸,助力赣州连续三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协同共治

全民参与织密“文明之网”

“网信赣州”微信公众号发布网络执法处置数据,这是赣州连续第二年公开通报相关数据,有效发挥网信执法震慑作用。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为加快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赣州开设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开展“清朗”“净网”等专项行动,加强涉网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据统计,2022年以来,赣州累计处置违法违规网站500余家、账号900余个,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1.4万余条。

近年来,赣州坚持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网络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各环节,发挥法律法规对维护良好网络秩序、树立文明网络风尚的保障作用。同时,组织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网络新媒体从业者等共同参与网络治理,持续推动赣州网络文明品牌建设,形成各方参与、齐抓共治的网络文明建设格局。

在于都县,一场别开生面的“云”普法活动正在线上进行。于都县司法局创新采用“现场+直播+互动”模式,将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有机融合,在线上开展“云”普法,受到广大网民的热烈欢迎。据统计,该活动已推出普法直播75期,受众达110余万人次。

近年来,赣州创新开展网络普法工作,推出“赣南表嫂来学法”等系列品牌活动,并推动网络普法进社区、进校园,发放宣传手册10万余册,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哪里是“最活跃的地带”,哪里就要成为“最坚强的阵地”。赣州以全省网络主播群体党建工作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创新将党组织建在网络主播产业链上,推动市县网络主播行业党组织全覆盖,让党旗在流量高地高高飘扬。2024年11月,赣州市新媒体协会成立,成为联系从业人员的重要桥梁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今,站在赣南数据湖计算中心的大屏前,跃动的数据流勾勒出数字赣州的未来图景:全市建成5G基站2.4万余个、“城市大脑”算力中心,培育13个省级以上“数字乡村”试点……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网络文明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可以预见,当革命老区的红色底蕴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网络文明之花。

来源:江西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36161.html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