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又一大渡河勇士“归队”!战斗员曾先吉终被确认,系石城籍

又一大渡河勇士“归队”!战斗员曾先吉终被确认,系石城籍

大渡河十七勇士是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的关键战斗英雄继于都籍肖汗尧“归队”后近日

战斗员曾先吉终被确认,系石城籍

▲《战士报》刊登了强渡大渡河勇士的光辉事迹。(资料图)

在历史长河中,大渡河十七勇士的英雄事迹历经岁月冲刷仍熠熠生辉,然而九十年来,部分勇士的身世成谜。如今,石城籍勇士曾先吉的身份终被确认,这段跨越时空的追寻充满曲折与感动。

▲图为1936年9月,斯诺采访“大渡河连”时与官兵合影。

2015年11月,杨得志之子、时任南京军区联勤部部长杨建华少将参观石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时,被石城苏区13.6万人口中1.9万人参加红军、1.6万人长征且仅73人抵达陕北的不怕牺牲精神触动。在长征展板前,他提及父亲杨得志指挥强渡大渡河的壮举,以及其父生前未能查清十八勇士(除孙继先外)籍贯与牺牲情况的遗憾,并推测石城或许有勇士在内。

这番话深深烙印在纪念馆工作40余年的陈春阳心中。当晚,他翻阅《星火燎原》中杨得志《强渡大渡河》一文,对勇士名字、籍贯等信息产生疑问,由此开启长达十年的探寻。

因馆内工作繁忙,陈春阳只能利用外出学习等间隙推进调查。2015年12月,他购得《杨得志回忆录》,书中补充了强渡大渡河细节及二连通信员陈万清的名字,却未提勇士籍贯与牺牲情况。此后,他又研读《从大渡河勇士到导弹司令:开国中将孙继先》,确认十八勇士均存活并继续参战,但关键信息仍缺失。多年间,他查阅《红军长征史》等大量资料,还联系于都、四川石棉等地纪念馆及驻粤74集团军“大渡河连”,并向省市党史专家请教,持续积累线索。

2025年6月,赣州军分区牵头查询十八勇士事迹,石城人武部将任务交予陈春阳,县人武部干事黄光春协助。陈春阳汇报前期工作与完善证据链方案,获大力支持。他们通过网络比对、查阅档案、英名录、族谱、地名志及户籍册等,在中华英烈网发现关键线索:曾先吉烈士,籍贯为江西赣州石城县观下乡(今琴江镇),1934年长征中牺牲,时年29岁,1957年被评定为烈士。经反复核查三遍,结合石城4225名烈士名单及《江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石城谱》等资料,确认此名与《杨得志回忆录》记载完全吻合,且全国近二千万英烈中仅此一人。

为进一步佐证,陈春阳推测曾先吉详细登记表可能在县档案馆。幸运的是,档案因存放二楼未遭洪灾损毁,完整记录了其出生时间、住址及参军情况,为寻找后人提供方向。随后,他与党史爱好者王尚明找到曾先吉后人曾卫华,其提供的族谱详细记载了曾先吉的家族传承、过继情况及牺牲信息。他们又通过派出所查询后代户籍,在县农业农村局找到其过继儿子曾树根的档案,印证了血缘关系。

从曾卫华讲述中得知,曾先吉幼年丧父,靠砍柴、种田为生,擅长游水攀爬,农闲时练防身术,还学过屏山功夫。1932年,他响应号召参加红军,因其身体素质好、武艺高,被分配到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红一营红二连,参加长征及强渡大渡河战斗。

陈春阳将资料发给多位党史专家及大渡河纪念馆馆长,得到肯定答复。赣州市党史办原主任、著名党史专家凌步机指出,只要确认石城曾先吉的参军时间和部队,即可认定;胡日旺专家直接同意考证结论。同时,他们联系到广东惠州解放军第74集团军“大渡河连”,也获确认。

历经十年不懈努力,石城籍大渡河十七勇士之一曾先吉的身份终于尘埃落定。英雄虽不问出处,但永远被后人铭记。九十年过去,勇士们让百姓翻身做主的愿望已然实现,他们的事迹与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奋勇前行。

附:其余15位大渡河勇士名单

熊尚林(二连连长)、罗会明(二排排长)、刘长发(三班班长)、郭世苍(四班班长)、张表克(副班长)、张成球(副班长)、张桂成(战斗员)、萧桂兰(战斗员)、朱祥云(战斗员)、王华亭(战斗员)、谢良明(战斗员)、廖洪山(战斗员)、丁流民(战斗员)、赖秋发(战斗员)、陈万清(通信员)

寻找“大渡河十七勇士”!

赣州曾发布倡议书

勇士们的“归队”

期待有您的助力

来源:赣南红新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3660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