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忘来时路 奋进新征程 【教育强县】三方共筑教育温暖高地:玉山的书香未来与爱心接力

【教育强县】三方共筑教育温暖高地:玉山的书香未来与爱心接力

点滴爱心聚沙成塔,善意浇灌连木成林。在玉山一中,以尹林荣等爱心校友捐赠为引擎的玉山一中教育发展促进会,正源源不断地将数百万元社会爱心转化为激励师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强劲动力。这并非孤例,而是玉山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爱心接力”教育生态蓬勃发展的缩影。政府夯实根基,企业反哺桑梓,协会精准滴灌,三方合力托举起一座座承载梦想的知识殿堂,让教育的温暖阳光洒遍城乡。

企业关怀:反哺桑梓的百年根基

7月31日上午,一场饱含深情的捐赠仪式在玉山一中崇文楼隆重举行。该校杰出校友、江西省汇佳置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尹林荣与夫人曾斐娲慷慨捐赠300万元善款,专项用于母校助学助教、奖优济困。今年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的优秀学子及家长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暖心时刻。

尹林荣先生作为从六都乡走出、在房地产与金融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企业家,始终心系桑梓教育。仪式上,他深情追忆在母校的求学岁月,表达了对恩师的由衷敬意,并寄望学弟学妹们勤学奋进:“此次捐赠旨在助学助教,奖优济困。我们将对今年高考取得佳绩的师生进行奖励,并持续帮助困难学子完成学业。”

这笔300万元的捐赠,为玉山一中教育发展促进会注入了强劲动能,该促进会已成为玉山教育公益网络中高效运作、精准激励的标杆。近年来,促进会持续投入资金,专项用于奖励在各级竞赛中摘金夺银的教师和在学业上出类拔萃的学生。这不仅是对卓越成就的直接肯定,更在校园内营造了勇攀高峰的浓厚氛围,成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

促进会资金同样惠及经济困难学生,确保求学之路不因家境而中断,深刻践行了“奖优”与“济困”并重的公益理念。尹林荣在现场呼吁更多校友加入反哺行列,共筑母校发展基石。

爱心企业家群体视教育为百年大计之根基,其支持既有宏大视野,亦有持久温情。从玉山一中现代化教学楼、汪应辰学校塑胶跑道,到文苑学校多媒体教室,企业家们深度参与教育设施升级,定向捐赠的身影无处不在,为学子打造更优学习环境。

爱心协会:精准滴灌教育“毛细血管”

深入肌理的民间力量,以其灵活性与精准性,织就了一张系统化、规范化的公益网络,如精密“毛细血管”般将养分输送到最需要处。樟村中学教育爱心协会是校友力量凝聚的典范,四年共募集善款724万元,惠及学子数百名。双明镇山里红教育爱心协会扎根乡土,168万元善款中近90%精准投向困难学生,让关爱如山里红绽放在乡野。六都乡旭日爱心教育协会专注于填补政策缝隙,四年内共投入579万元用于校舍维修、定向捐助、师生表彰及困难补助,加固乡村教育基石。8月8日,该协会会长尹林荣在乡优秀学子表彰大会上,再次向家乡学子捐赠10万元,并寄语受表彰的27名考取985、211高校的优秀学子珍惜韶华、常怀故土,以实际行动诠释“致富思源、反哺家乡”的担当。

这些协会恪守透明精准的生命线,每一分钱的流向都承载着捐赠者的重托与运作者的责任。协会重视文化滋养,更为教育软件赋能。如玉山县山东商会向紫湖小学捐赠价值20万元涵盖科学、文学的精品图书。会长刘冰在6月16日的捐赠仪式上深情寄语:“愿这批书为乡村孩子彻底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校领导承诺管好用好图书,深化红色阅读。学生代表张尽染以红领巾礼遇和稚嫩誓言回应:“常怀感恩,汲取知识,未来定以学识与爱心回报社会!”这些资源为乡村学校落实“五育并举”“因材施教”提供了丰厚土壤。

政府引领:三方同频共振筑高地

玉山一中的动人场景,正是玉山县蓬勃发展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爱心接力”教育公益生态的璀璨缩影。政府、企业与民间力量同频共振,合力托举起一座座承载希望的知识殿堂。

玉山县委、县政府始终坚守教育优先发展的庄严承诺。县财政性教育经费连续多年占GDP 4%以上,为教育公平与发展筑牢根基。全面落实乡村教师补贴与班主任津贴,稳定基层师资;“班班通”工程覆盖全县中小学,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山海,普惠万千学子。

玉山教育公益最动人的生命力,在于它正激发内生动力,形成跨越代际的爱心接力。紫湖镇镇领导对学子“用所学知识建设家乡”的殷殷寄望,与受助学生“用知识回报社会”的誓言,以及玉山一中廖望等学子对母校与学长的感恩承诺,形成了深刻共鸣。

当孩子们在崭新的图书室中如饥似渴地阅读,当乡村教师在补贴支持下绽放安心执教的微笑,当清北学子在学长设立的奖学金激励下启程,一场场爱的接力赛已在玉山大地上悄然启动。这标志着玉山教育公益正从外部“输血”帮扶,稳步迈向激发内部“造血”机能的良性循环。

今日玉山教育的温暖高地,由政府以持续投入兑现承诺浇筑根基,由企业家以赤子情怀诠释“反哺桑梓”垒砌支柱,更由众多民间协会以专业透明架设“精准滴灌”的爱心桥梁紧密连接。当尹林荣夫妇的善款汇入母校发展洪流,当紫湖小学的书香承诺浸润童心,当遍布乡镇的教育爱心协会默默守护求学梦想,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资源流动,更是一场跨越山海、代代相传的温暖接力。这股由政府、企业与社会爱心汇聚的磅礴暖流,正奔涌向玉山坚实、温暖且充满无限希望的未来。(记者 吴梦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3664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