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老师是玉山一中的一名数学教师,已在高中教育领域辛勤耕耘24年,并长期担任班主任。她常说:“教育是唤醒,是启迪,是静待花开,更是用责任与爱为学生铺就通往未来的路。”近年来,在县域高中教育攻坚战中,陈虹和她的团队以卓越的教学方法、科学的管理策略和温暖的心理疏导,成为玉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在今年高考成绩单上,陈虹和她的团队所带的高三(13)班表现尤为突出,全班共有四人被北京大学本部录取,这正是践行“立德树人”初心的最好证明。

爱的坚持:平凡坚守,于无声处润人心
有课时,她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无课时,她守在教室答疑解惑。窗上那道熟悉的身影,早已成为学子心中最安稳的“定海神针”。陈虹老师坚信:“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她认为,学生的成长需要时间与耐心,教育者更要拥有“静待花开”的从容。她坚持每天监督学生合理管控手机使用,检查书写训练质量,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进行错题辅导……通过日复一日的陪伴与督促,她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恰恰诠释了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不离不弃的坚守。

立德树人:塑造心灵,引领全面成长
24年来,陈虹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她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科学精神,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质疑、积极辩论,引导他们不盲从、不偏信。她尤其关注学生心理韧性与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高考备考路上,她总能第一时间察觉学生的情绪波动,通过温暖的陪伴与专业的积极心理学方法,帮助学生度过低谷期,学会与压力共处,从挫折中汲取成长力量。此外,她还通过主题班会、名人讲座、高校专业介绍会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助力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家国发展大局。她拒绝“一刀切”的教育模式,用心读懂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成长路径:在她的班级里,安静内向的学生能在班会中自信表达,活泼好动的学生也能做到张弛有度。她让每个孩子都坚信:“我独一无二,我潜力无穷。”
深耕教学:创新方法,追求真实成长
为适配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陈虹积极引入信息技术,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灵活运用方法,着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研究型学生”。在她的数学课堂上,知识从不局限于枯燥的公式与符号:她擅长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场景、社会热点紧密结合,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她常年伏案至深夜,反复打磨教案、归纳典型错题、研究高考命题趋势,为学习薄弱的学生搭建“知识脚手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拓展探究内容。正是这份因材施教的用心,让班级数学成绩常年位居年级乃至全市前列,真正为学生打开了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精细管理:科学施策,构建协同育人格局
作为班主任,陈虹推行“民主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她创新实施“分布式领导”机制,在班内设立学习小组、文化活动组、心理健康互助组等,让每位学生参与管理,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使班级成为师生心灵相通、互助共进的“成长共同体”。她建立“成长档案袋”制度,详细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业表现、兴趣发展、心理变化等,实施动态跟踪与个性化指导。基于拔尖人才培养需求,她还在班级推行导师制,明确导师职责,构建“学生发展有人管,思想教育有人抓,心理困惑有人解,学习生活有人帮”的全员育人网络。此外,她积极推动家校协同,指导家长成为孩子的“情绪翻译官”,共同构建支持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许多家长在她的影响下,从“被动配合”转变为“主动参与”,更加重视子女的成长过程,真正形成了家校育人合力。

心灵关怀:积极引导,守护学生成长
面对高考压力,陈虹格外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她将“积极心理学”融入日常,通过“成长型思维训练”“情绪ABC理论”“正念减压”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乐观心态与抗挫能力。她每天提早到班,观察学生情绪状态;课间常常留在教室,与学生闲话家常。面对内向学生,她以朋友式的倾听打开其心扉;面对考试失利的学生,她以自己逆袭的经历激励其重燃斗志。廖望同学在成绩波动时,陈老师一句“注意身体,相信自己的节奏”,帮助他排除干扰、专注学习。他的成功,既源于个人努力,也离不开陈老师所营造的积极宁静的成长环境。正如学生所言:“陈老师就像一位心理教练,总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刻,给予力量与方向。”(记者 虞梁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