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看腻了千般套路和万种消费陷阱,“鸡排主理人”的核心,不是头衔,不是话术,而是对产品的严谨较真,和对顾客的滚烫真心。”
作者 | 李梦玉
题图 | “鸡排哥”李俊永
“做完你的做你的!”“这种场面我还能控制!”你的手机有没有被这段语录刷屏?景德镇“鸡排哥”最近火得一塌糊涂!他摆摊5年,炸鸡排的手速快得像开了倍速,金句频出,仿佛在看一场脱口秀。大家不仅乐坏了,更是忙坏了,要么喊话“鸡排哥”全国巡炸,要么千里迢迢赶往景德镇,要么玩梗“鸡排哥”工作状态的名场面,要么疯狂抄写鸡排哥的金句——“鸡排免费,塑料袋六块”“不炸到位我不能原谅自己”“辣椒我是花钱买的,我不会给你放太多”“如果不及时吃导致鸡排不脆,我将停止对你的售卖”……“鸡排哥”为何能火爆全网?你愿意为“鸡排哥”排队吗?


我们都在借他活成滚烫的自己
满大街10块的鸡排,6块钱还能保留“值得排长队”的魔力,关键是鸡排哥把成本省在售价上,把溢价存在服务里,其人格魅力更是为鸡排增香不少。
有顾客吃饱了纠结要不要买,“鸡排哥”说,你可以拒绝我,但请你不要拒绝美味,你可以亏待全世界,但你不能亏待自己的胃,任何时候都应该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请打开塑料袋,我需要的是速度”的调侃,换来的是“我将在来景德镇的前一天,反复练习打开塑料袋”的幽默回复。
好玩有趣才是硬通货,人们排队吃的不仅是一块鸡排,是一次情感的消费体验,是花6块钱都被认真对待的温暖,是在快节奏生活里久违的“慢真诚”。鸡排哥提供给人们的,是最实在的食物和一颗真诚待人的心,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互动。
“不谈出神入化,但是行云流水是一定可以谈得上的。”“请给我一次服务你的机会。”鸡排哥究竟是怎么做到在平凡而辛苦的工作中,还能保持元气满满,爆梗不断?
看了他的几次采访之后,大家才逐渐明了,因为他真的足够热爱他的工作,热爱他的生活,热爱他的家乡。当“班味儿”浸满每个工位,当“精神内耗”成为日常,鸡排哥那股“累但高兴”的“活人感”,成了最治愈的解药。
71岁的大爷冒雨排两小时队给孙女买鸡排,外地游客站三小时闻着香味等餐——6元的鸡排,卖的不只是鸡排:是凌晨两三点备料时对“新鲜”的较真,是给学生优惠一元的温情,是给排队者递的矿泉水,更是“花小钱被尊重”的稀缺感。
正如网友口中“6元鸡排,卖出了60元的情绪价值、600元的服务”的反差,恰恰戳中套路时代的痛点——我们见够了一杯奶茶半杯冰的敷衍,听腻了“主理人”的空洞话术,却在油烟摊前找回了久违的真诚连接。

“鸡排哥”李俊永被授予景德镇文旅推介官。

谁在透支“主理人”的信任度
松弛、年轻化又接地气的口条,让一众网友调侃他为“鸡排主理人”。这让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餐饮界,似乎激荡起一丝难得的“活人感”。
当下的消费市场里,“主理人”遍地走,甚至带了些贬义:咖啡馆靠ins风装修撑场面,服装店用“设计师款”话术掩次品,却连基本品质都守不住。
而鸡排哥最初爆火就是因为一条视频——一位皮肤黝黑、身材瘦小的男子忙着给油锅里的鸡排翻面,一边和排队的学生开玩笑说:“你们别把青春耗在等鸡排上,但我的鸡排值得等。”排队、说笑、玩闹,久违的烟火气蒸腾开来。
他的几条“硬核规矩”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每天下午四点半,管你排多长的队,散客一律停售,准时推着小摊冲向中学门口,给学生一块钱优惠的温暖,让人直呼“鸡排哥,除了你还有谁这么把我放心上啊”。
看似“不平等”的规矩,不仅没引起任何人的反感,反而唤醒了不少“90后”的童年回忆,让人莞尔一笑:儿时揣着皱巴巴的零花钱,在校门口摊贩前眼巴巴地等着美食,赶在爸妈发现前狼吞虎咽。那种童年的烟火气息,比味觉更深刻地印在了记忆里。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鸡排哥”在顶流时期公布腌制配方,还被网友晒出了2022年的聊天记录,让我们看到了他数年如一日对每个顾客的认真回复。
面对“油黑不卫生”的质疑,不犟嘴只戴起透明口罩,用坦荡回应揣测。更难得的是他对流量的清醒:有人问收不收徒弟,有人要投钱开连锁,甚至有人出钱打广告,全被他和“鸡排嫂”拒绝。
当其他网红忙着变现时,他在流量里看到的,不是彰显个人名气的捷径,而是推广家乡的契机。转头就当起了景德镇文旅推介官,让市井烟火成了城市名片。
套路是短效药,真诚才是长效针。我们看腻了千般套路和万种消费陷阱,“主理人”的核心,不是头衔,不是话术,更不是装修,而是对产品的严谨较真,和对顾客的滚烫真心。


“鸡排哥”火果然有他的道理
“鸡排哥”的爆火从不是偶然,而是5年风雨里攒下的“生存学分”,每一笔都写满小人物的昂扬。
工作的“控场力”。在忙碌中创造秩序和节奏感,在平凡岗位上找到价值和仪式感,用主动创造代替被动应付,这种“把摊位当舞台”的仪式感,就像他炸鸡排时的专注——油温必须170度,裹粉要匀,翻面要快,重复的动作里,藏着“就算被生活撂倒,也要爬起来站成风景”的倔强。
真诚的“必杀技”。四点半之后不接散户是原则,雨天等顾客半小时是承诺;学生优惠一元是心意,鸡排掉桌就重做是底线。在人人拼效率、赶速度的时代,他不赶工,不糊弄,每块鸡排都倾注了他的热情,每一位顾客都是他的品鉴者。这种真诚,比任何营销都更有力量。
家庭的“根系感”。流量巅峰时,他主动曝光“鸡排嫂”,直言“人生最大的成功是选对老婆”。凌晨备料的厨房里有夫妻俩的身影,收摊后的路灯下有他们的闲谈,爆火后鸡排嫂每天只睡3小时,却没有一句怨言。全家齐上阵的画面里,没有“网红家属”的浮躁,只有“你守摊我备料,你迎客我帮忙”的默契。这份对家庭的感恩,成了他对抗生活疲惫的铠甲——小人物的昂扬从不是孤军奋战,是烟火气里的互相支撑;这种平凡家庭互相托举的温暖场景,仿佛写下“真诚给出去,总会有回响”的生动注脚。
流量的“定心力”。当城管为他成立专班保障秩序,当文旅局谋划“鸡排哥IP计划”,他依旧守着小摊,冷静地说:“爆红是偶然,坚守是常态。”有人说他傻,放着连锁加盟的钱不赚,他却认准“把鸡排炸好才是最重要的”。原来真正的顶流,从来不是活在虚无缥缈的热搜里,而是活在顾客的信任里。

“鸡排哥”李俊永和他的妻子。

小人物的昂扬,是城市最亮的光
从淄博烧烤的摊主到天水麻辣烫的老板,再到景德镇“鸡排哥”,一次次消费热点都在证明:人心是最大的市场,真诚是最好的品牌。其实,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没有那么多套路需要计算,无非是买一个“你值得”,说一句“我愿意”。
当然,“鸡排哥”很难被复制,只会不断交替更迭,毕竟流量不可能永远眷顾他一个人。但即使只是昙花一现,如果他的出现能让大家关注到更多类似的兼具真诚、风趣和勤劳的普通劳动者,不失为一件好事。
毕竟,城市的魅力从不是靠摩天楼堆出来的,而是靠千千万万像李俊永这样的小人物塑造起来的:他们在时代浪潮里吃过苦,却从未弯下腰;在生活琐碎里磨过茧,却始终揣着暖。
景德镇市昌江区城管为他加派人手,游客因他向往景德镇——当城市开始呵护街头的烟火气,当普通人的真诚被看见、被尊重,城市才真正有了灵魂。
就像他常说的:“不谈出神入化,行云流水是有的。”这句话里藏着小人物的人生哲学——没有居高临下的傲慢,只有脚踏实地的昂扬。不喧哗,自有声;不张扬,自闪亮,在自己的方寸天地里,把日子过成滚烫的模样。他们或许永远成不了聚光灯下的大人物,却用昂扬姿态,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清晨与黄昏。
对我们来说,工位、书桌、厨房,或许也是另一个“鸡排摊”——就算生活给你的是油烟,你也能炸出属于自己的金黄;就算命运给你的是坎坷,你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坦途。
生活它普普通通,但也乐在其中。你说,对吗?
来源:当代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