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玉山 七载援疆写芳华 ——他把师者初心刻在阿克陶大地上

七载援疆写芳华 ——他把师者初心刻在阿克陶大地上

从红色土地,到戈壁荒漠;从鱼米江南,到西北边陲;从对口援疆,到扎根阿克陶。2000多个日夜,一万多里路程,记录着玉山援疆教师吴钦的师者心、民族情和家国梦。

2014年2月,在玉山县下镇中学任教的吴钦,作为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前往阿克陶县,在阿克陶县教育局教研室担任化学教研员,2015年2月,又到教育一线,担任阿克陶县雪松中学化学教师,此后一直扎根在雪松中学,一干就是6年。2017年1月被评为克州及阿克陶县优秀援疆教师,2020年1月被评为克州及阿克陶县优秀个人及教育局优秀援疆老师。

研教传带,他把“博士县”

的好经验带到边疆

作为一名来自江西教育知名地区的教师,吴钦把玉山良好的教学方法带到了阿克陶,通过教研和实践,把“博士县”的教学好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在边疆进行推广。他积极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尽可能完美的结合,探索适合班级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与此同时,向身边的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在业务上精益求精,积极探索多媒体、网络教学,拓宽教学新思路。

为了帮助受援学校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吴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动向学校要求多带徒弟,充分发挥援疆教师“传、帮、带”作用,只要是他的课,徒弟们可随时推门听课;徒弟们的课他也是随堂听,听后必点评。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这些徒弟进步很大,她们不仅在业务上有了收获,更在思想上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
 

以生为本,他把“互助学”

的好方法带给学生

在把内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受援学校的同时,吴钦还根据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工作。“阿克陶的孩子和内地的孩子存在着很多不同,很多模式也不能全盘照搬玉山的教学方式,得因地制宜。” 吴钦通过一段时间的授课,发现听话、淳朴是当地学生的优点,但学习自主性不强也是他们的弱点,针对这一问题,他在班级里设置学习小组,以“互助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吴钦把学生们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分别命名为天山组、昆仑组、胡杨组、红柳组、雪峰组、玛纳斯组,这些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组名颇受孩子们的喜爱,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学习小组以面对面的形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宰,学生讲,老师听,即使讲错了,老师也可以帮助他们,为他们进行辅导。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走亲结对,他把“一家亲”

的好政策带给牧民

作为一名援疆干部,吴钦在做好援教的同时,更把拉近与当地群众的关系作为推进工作的良好桥梁,按照学校布置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要求,坚持同自己的亲戚每月四次的电话交流及每月一次的走访,确保了结对认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吴钦的结对认亲对象是克孜勒陶阿尔帕勒克村的阿丽玛罕,年纪比较大,语言交流有障碍。吴钦就请自己的学生帮忙,通过学生的翻译,向她宣讲党的精神、宗教政策及惠民政策,使她更深刻认识到‘三股势力’和“两面人”的危害性,同时还主动帮助亲戚家里的孩子进行课外辅导,使亲戚能明白党和政府对她的关心,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天山井冈遥相望,雪莲杜鹃齐开放。作为来自红色苏区的援疆干部人才,吴钦始终牢记着党和人民的嘱托,始终默默地工作在一线,用自己的真情和汗水,做边疆人才的培育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民主团结的宣传者,让赣鄱教育之花在天山南北开出别样精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383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