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国庆中秋逛玉山之茅楂会上品茅楂

国庆中秋逛玉山之茅楂会上品茅楂

十月秋风起,玉山果香浓。当国庆的欢腾与中秋的温情悄然交织,横街镇的游清街上,一场延续千年的秋日盛宴——茅楂会,如约而至。

10月3日,清晨的游清街,早已人声鼎沸。车如流水人如潮,四面八方的游客涌入这条宽阔的街巷。空气中,茅楂果的清新酸香混杂着烤饼、糖画的甜暖气息,扑面而来,唤醒了一整条街的生机。

“七月半,茅楂红一半;八月中,茅楂红彤彤。”金秋时节,正是茅楂熟透时。街边摊位上,一串串红艳欲滴的茅楂果,被心灵手巧的农人编成手链、项链,挂在游客的腕上、颈间。那抹鲜艳的中国红,不仅是秋日的点缀,更被当地人视为吉祥如意、红火兴旺的象征。有游客边走边尝,酸中带甜,口舌生津,笑称“这是秋天送来的第一口酸甜”。

“我每年都来,就为了这口新鲜!”从上饶广信区赶来的田小娟带着一家老小,手里拎着好几串茅楂,笑容满面。像他这样慕名而来的游客不在少数,他们中有玉山本地的居民,也有从德兴、江山甚至更远地方赶来的旅人。在这场延续近千年的市集中,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秋日记忆。

茅楂会,不只是一场集市,更是一次与历史的温柔对望。据《玉山县志》记载,横街“茅楂会”始于南宋,由理学大家朱熹亲笔题名,最初是为庆贺丰收、祈福平安的庙会。因恰逢茅楂果成熟,人们便以果为名,亲切地称它为“茅楂会”。八百年时光流转,古老的祭祀仪式,已悄然演变为一场融合民俗、商贸与情感的秋日盛宴。

“这几年我都来摆摊,一天能卖近千元。”专卖茅楂串的王先生一边忙活,一边笑着说。对他和许多农户而言,茅楂会早已超越了一个普通集市的意义。它是一年一度的相聚,是乡土情怀的寄托,更是依靠双手增加收入的重要平台。

“茅楂搭台,经贸唱戏。”这句话在游清街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近千户商户沿街排开,竹编农具、手工艺品、生态农产品、日用百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游客在摊前流连,讨价还价声、笑语喧哗声交织成最动人的市井交响。有来晚的游客买不到最新鲜的茅楂串,摊主李大爷还会打趣一句:“下回儿还请赶早!”而在那人群熙攘处,总能看到像李大爷这样的老农,脸上挂着淳朴而满足的笑容。他们手中的茅楂串红得发亮,仿佛把整个秋天的热情都攥在了手里。

暮色渐起,游人未散。手腕上那串茅楂依旧鲜艳,像是把一天的欢愉都凝结在了颗颗红果之中。这场延续千年的茅楂会,不仅串起了往昔与今朝,连接了乡土与城市,更在每一个参与者的心中,种下了一份关于丰收、团圆与希望的温暖记忆。(记者 吴梦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3845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