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千年古窑燃“新”火!

千年古窑燃“新”火!

金秋的芦溪县南坑镇窑下村,羲之河潺潺流淌,青瓦白墙的民居依山而立,古窑研学中心陶轮轻转。从昔日的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到如今业态兴旺、村民增收的幸福家园,窑下村以“窑”为媒,走出了一条“业态聚人气、旅游促增收”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山水陶韵筑就旅游根基

“以前的窑下村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路是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的泥巴路,羲之河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龙须沟’。”谈起往昔,窑下村党支部书记廖小群记忆犹新。

改变始于2021年。窑下村发动群众打响环境整治攻坚战,疏浚羲之河,清垃圾、通河道,在河畔植树种花,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新修6公里沥青村道,完善排水系统;改造260栋青石灰瓦、坡屋顶民房,与山水相融,尽显江南风韵。作为南坑窑遗址核心区,该村深挖宋元瓷都文化,以“古色古窑”为魂打造特色IP,修建古窑文化研学中心,开发拉坯、彩绘等体验课程,让千年陶韵“活”起来,为文旅融合埋下伏笔。

近年来,窑下村先后获评“省级水生态文明村”“省级森林乡村”,生态底色愈发鲜亮,为旅游发展筑牢根基。

非遗研学擦亮文旅名片

“平时总愁带娃没地方去,这次来窑下村,孩子既能亲手玩陶土做陶器,还能在网红咖啡馆歇会儿,这里比在游乐园更有趣!”周末带孩子从萍乡市区过来的李女士,对窑下村的体验赞不绝口。

依托深厚的“古色古窑”文化底蕴,围绕“非遗+研学”“山水+露营”等主题,窑下村创新推出非遗研学与休闲业态融合模式,打造了乐陶陶营地、“村BA”篮球场、沿河咖啡馆等多元业态。游客既可亲手制作陶器,感受非遗魅力,又能在山水间露营、观赛,尽享休闲乐趣。

如今,窑文化研学中心已成为萍乡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热门地,开设拉坯体验、盲盒注浆等特色课程,年接待学生超2万人次,让千年陶艺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多元业态激活振兴动能

“没有产业支撑,村集体账上常年没余钱。”这曾是窑下村的痛点。作为南坑瓷发祥地,该村坐拥“先有窑下,后有饶州”的文化底蕴。

依托“古窑”这张文化名片,窑下村探索出多维度产业融合路径。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联动,以研学中心为纽带,申报了萍乡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萍乡市科普教育基地和芦溪县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打造宋元古街、羲之河风景带等景点,衍生出民宿、咖啡馆、露营地等配套项目,串联非遗体验、田园采摘、陶艺教学等多元业态,形成“白天研学体验、夜晚休闲露营”的全时段旅游链条。同时,借势“村BA”赛事热度,同步推出麻辣烫美食消费季,以“体育赛事+特色美食”组合拳吸引客流,推动商文旅体跨界融合。

来源:《萍乡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3981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