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下旬,玉山县的广袤田野稻浪滚滚,二季晚稻陆续进入成熟期。此时,种粮大户和农民们正抢抓有利天气加紧收割,全力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在四股桥乡的田间地头,忙碌的丰收景象随处可见。金黄的稻田里,农民们穿梭劳作,农机轰鸣运作,三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绚丽的秋收图景。今年8月初,四股桥乡750余亩高标准农田全部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种粮大户郑立剑随即在这里种下了“泰优553”高品质晚稻品种,令人欣喜的是,这片高标准农田首年种植便迎来了好收成。

“和普通农田比起来,高标准农田的机耕道、灌溉水渠等基础设施更完善,给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管理带来了极大便利。就拿今年来说,这片田的亩产达到了800多斤,照这个势头,以后产量肯定还能更高!”看着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首年就实现丰收,郑立剑的脸上满是笑容,言语间难掩喜悦与期待。

这份丰收的背后,离不开技术护航与暖心帮扶的坚实支撑。今年,郑立剑不仅在四股桥乡种植晚稻,还在六都、岩瑞等乡镇共承包了3000多亩农田。在这些田块的种植过程中,从育秧、播种,到收割、装运,再到烘干、脱粒,所有工序已全程实现机械化操作,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玉山县农业农村局主动作为,组建了专业的农技服务指导组,工作人员下沉到各个乡镇的田间地头,针对晚稻灌浆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生产环节,为种植户开展精准化技术指导。此外,当地还通过完善灌溉设施、大力推广优质稻种、落实粮食种植奖补政策等一系列举措,为晚稻丰收筑牢了坚实根基。

据了解,今年玉山县二季晚稻种植面积达7.15万亩。目前,当地已投入120多台收割机、200余台拖拉机和烘干机,全力抢收。眼下,一幅“颗粒归仓”的秋收画卷正在玉山县的田野间徐徐铺展,金黄的稻谷从田间源源不断地运往粮仓。这些丰收的粮食,不仅为保障当地“米袋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更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记者 张和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