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飞羽舞鄱湖,“候鸟经济”里的生态密码

飞羽舞鄱湖,“候鸟经济”里的生态密码

冬日晨曦掠过鄱阳湖湿地,万千候鸟齐飞,构成壮美画卷。这里是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国际重要湿地——江西永修县吴城鄱阳湖湿地,每年吸引数十万只候鸟越冬,被誉为“候鸟天堂”。

鄱阳湖候鸟 周珉摄

76岁的章水旺老人清晨沿吴城古镇圩堤漫步,指向远处水域中迎风而立的白枕鹤群。“多年前,这片水边候鸟不多。”他感叹道,“如今,连‘鸟中大熊猫’东方白鹳都愿在此安家。”

从昔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生态瑰宝,到如今“候鸟衔来金钥匙,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发展典范,永修县正以候鸟般轻盈的姿态,完成生态保护到绿色发展的华丽蝶变。

生态优先,
筑牢“候鸟天堂”的基石

“39年了,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要到湖边看看这些‘老朋友’。”在吴城镇,有“鄱阳湖候鸟守护神”之称的王小龙,轻抚着观测望远镜,眼中满含深情。

自1985年起,王小龙便在鄱阳湖畔从事候鸟保护工作,从青丝到白发,40余年坚守见证了永修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化与实践的升级。他无数次冒风雨抢救伤鸟,也曾彻夜蹲守阻止非法捕猎,他的故事是永修几代生态守护者默默奉献的缩影。

放飞候鸟 郑文斌摄

候鸟,是大自然写下的诗行,也是这片湿地生态环境最灵动的“晴雨表”。为守护好这群远道而来的“天空旅客”,当地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每一步行动,把护鸟与修复湿地视为头等大事。清晨的湖边,护鸟队员与志愿者已开始一天的巡护。他们穿梭在芦苇荡中,清理隐蔽的捕鸟网,记录候鸟栖息情况,不时向沿途村民宣传护鸟知识——这是县、乡、村三级联动保护网络中的一个日常剪影。通过常态化巡护与严格执法,他们正一步步为候鸟筑起宁静而安全的家园。

而在更广阔的湿地中,另一场“复苏”也在静默推进。退田还湖,让水域重新拥抱滩涂;植被恢复,为鸟类提供更丰富的栖息地;水质净化,则让这片湿地恢复原有的清澈与生机。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像温柔的缝合,逐渐修复着湿地的脉络,也让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守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重新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

鄱湖精灵 刘远庆 摄

现在的永修鄱阳湖湿地,水草丰美,鱼虾成群,成为候鸟越冬的“五星级驿站”,每年吸引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持续攀升,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数量占全球总数的98%以上,这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王国”。正是这种对生态保护的执着与坚守,为永修发展“候鸟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石。

搭台筑基,
打造“候鸟经济”的承载高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候鸟经济”的前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科学的规划布局则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关键。

2020年冬,国际鸟类保护专家马克·威廉姆斯来到吴城镇,他站在望湖亭上,望着成群白鹤掠过湖面,惊叹道:“这里不仅是鸟类天堂,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他的赞叹,让当地更加坚定了打造“候鸟经济”高地的决心。

狮子山观鸟点 周珉摄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在这片人与鸟共生的土地上,一座承载着生态与梦想的“候鸟小镇”正悄然崛起。吴城,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它曾因水而兴,如今更因鸟而名。当地以吴城候鸟小镇为核心,启动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升工程,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融为一体,致力打造一个集候鸟观赏、湿地科普、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国际候鸟生态旅游目的地。

在规划之初,当地就聘请国内顶尖团队,科学挖掘吴城的文化底蕴与生态资源,将小镇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旅游体验区,让保护与开发和谐共生。走进今天的吴城,交通路网畅通便捷,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等服务设施焕然一新。沿着精心打造的观鸟线路漫步,游客可以在高标准的观测点静静欣赏白鹤起舞、天鹅戏水,感受湿地的呼吸与节奏。

文化,是吴城的另一只“翅膀”。修复后的望湖亭静静矗立,吉安会馆重现往日气韵,娓娓诉说千年古镇的沧桑。游客不仅能沉醉于候鸟翩跹的自然奇观,也能品尝地道的鄱阳湖渔家美食,带走独具特色的候鸟文创产品,让旅途不仅有眼之所见,更有心之所感。

东方白鹳栖息吴城鄱阳湖树上 王小龙摄

经过系列卓有成效的提升措施和精心打造,吴城候鸟小镇成为了新品牌。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观赏候鸟翩跹的灵动身姿,在古镇老街里寻找历史痕迹,在湖光山色中体验什么“人鸟和谐”的自然之美。“观鸟到永修,首选吴城镇”的口号,早已随着游客的口碑传遍四方。

改革创新,
激活“候鸟经济”的澎湃动能

“以前守着‘金饭碗’讨饭吃,现在靠着候鸟,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永修县吴城镇渔民老李笑着说。他以前以捕鱼为生,收入不稳定,还可能影响候鸟食物来源。如今,他在政府引导下,转型开起了农家乐,凭借地道的渔家菜和紧邻观鸟点的优势,生意火爆,年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老李的转变,正是永修县“候鸟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永修依托得天独厚的候鸟资源和吴城候鸟小镇这一重要平台,探索“生态+文旅”“生态+农业”“生态+康养”等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环鄱阳湖永修骑游定向挑战赛 宋建明 摄

在“生态+文旅”方面,吴城候鸟小镇不仅成为观鸟胜地,更以“候鸟+”思维延伸旅游体验。每年秋冬,随着白鹤、天鹅等候鸟翩跹而至,鄱阳湖国际观鸟季、吴城半程马拉松、环鄱阳湖自行车赛等节赛活动接连上演,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驻足流连。沿湖而建的民宿里常飘出渔家菜的香气,老街上的文创小店摆满候鸟主题手作,过去撒网的渔民如今成了导游、客栈老板,真正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这种人气也带动了“生态+农业”的融合发展。湿地边的稻田里,稻虾共作模式渐成规模,既维护了候鸟栖息环境,又产出了绿色优质的农产品。游客在观鸟之余,总会带上几罐吴城藠头、大板瓜子等特产,这些“候鸟伴手礼”也通过电商平台飞向全国各地,让乡土味道走出深闺、变身“网红”。

“候鸟经济”的活力,不只体现在账本上,更写在乡村的日常中。道路宽了,路灯亮了,游客多了。“护鸟、爱鸟”的共识,正让这片土地越发生机盎然。图片

吴城候鸟小镇 张小林摄

从王小龙39年如一日的默默守护,到吴城候鸟小镇的华丽蝶变;从生态优势的持续积累,到“候鸟经济”的破茧成蝶,永修县正以精心守护赢得自然的慷慨馈赠,开辟出“候鸟天堂”的振兴通途。

当冬日暖阳铺陈浩渺鄱湖,鹤鸣九皋,声动四野。当振翅翱翔的白枕鹤飞越古老的望湖亭,羽翼之下,是吴城水陆交织、生机盎然的崭新图景。

来源:江西宣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4023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