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吉安11月22日消息(记者周蓓 见习记者尹博)从黄浦江畔到赣江之滨,一场跨越山海的科技协作正在吉安这片红色热土上扎实推进。11月19日至21日,“上海高端人才江西行”活动在江西吉安举行,十余位上海高端人才走进产业一线,为当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把脉问诊,以科技创新精准赋能高质量发展。
精准对接:从“面面俱到”到“靶向发力”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共同组织,创新采用“前期需求摸底—精准匹配专家—分组深入调研”的对接模式,推动科技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根据吉安市产业特色,专家团队兵分三路:新材料组走访吉安豫顺新材料、江西省坚基高新硅材料等企业,深入探讨硅微粉等电子材料研发进展;电子信息组考察戈弗雷科技、英佳电子、砺芯半导体等企业,围绕智能终端制造、教育信息化硬件、芯片设计等领域展开技术交流;红色教育组则赴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科技创新中传承红色基因。

上海专家团走江西戈弗雷科技有限公司访谈调研(央广网见习记者尹博 摄)
此次发布的100项江西省电子信息领域技术需求,由省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系统收集整理,为“上海高端人才江西行”的专家提供了精准对接指引,有效促进了沪赣两地产学研深度合作。
科技赋能:从“制造工厂”到“创新工场”
在江西联创电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上海专家团队深入一线,精准把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在高频扬声器的材料瓶颈,并给出了具体的技术路径。”公司技术负责人感慨,这样的现场指导让他们跳出了长期依赖的“经验式”摸索,为企业突破技术天花板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在富鸿金属有限公司的生产中心,一场关于材料性能提升的讨论同样热烈。企业代表坦言,过去受限于理论支撑,研发多是“摸着石头过河”。“上海专家带来的不仅是解决方案,更是前沿的研发理念与系统方法,让我们的创新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前瞻’。”

专家团队在富鸿金属有限公司考察(央广网见习记者尹博 摄)
从车间里的产线优化,到实验室的联合攻关,上海专家的智慧正深度嵌入江西制造业的肌理。两家企业的蜕变,是此次“上海高端人才江西行”的生动缩影,也标志着江西产业正从承接制造的“工厂”,向孕育核心技术的“创新工场”加速跃迁。
座谈交流: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
11月20日上午,活动座谈会上,吉安市委常委、副市长郑权全面介绍了吉安市情概况与科技发展基础,表达了深化沪吉产业协同、实现互利共赢的诚挚意愿;上海市科委副局级干部谢文澜作交流致辞,高度肯定了此次跨区域产学研合作的战略意义与实践价值。随后,吉安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江川详细汇报了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支持体系、阶段性成效及技术人才短板。

上海高端人才江西座谈会(央广网见习记者尹博 摄)
座谈会上,上海专家结合调研实际,针对集成电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把脉开方。企业代表争相发言,就生产经营中的具体技术难题寻求解决方案。现场气氛热烈,多项合作意向在思维碰撞中达成。
长效机制:从“单次活动”到“常态合作”
上海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沪赣科技合作长效机制,加强科学家与当地点对点交流,同时推动人才交流与技术合作常态化。江西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指出,将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上海科技资源与江西产业优势深度融合。
活动期间,与会专家还赴井冈山开展了红色教育活动,汲取奋进力量。此次“上海高端人才江西行”不仅是一次技术的精准输送,更是一次创新理念的深度融合,为沪赣两地携手服务国家战略、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写下了生动注脚。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