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赣州11月25日消息 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光影交叠的戏台,灰瓦青砖的古宅,川流不息的人群……在江西赣州会昌戏剧小镇里,好戏正在连番上演。
会昌,是千年古邑,有着“风景独好”的人文底蕴。贡江两岸,连着小镇和“会昌城外高峰”的岚山,红古二色隔江相望,诗词戏剧各自生辉,更是增添了小镇的戏剧性。

风景独好的千年古邑会昌(央广网发 肖江峰 摄)
接力织戏梦 古榕树下好戏连台
朱忱,是会昌“95后”舞台音响师。“以前,我的家人朋友都不知道这个职业是做什么的,回到戏剧小镇后,他们会来看戏,慢慢他们也了解了我的工作,了解了戏剧。”在小镇有容广场的大榕树下,朱忱正认真巡视、检查音响设备。

朱忱(右一)和搭档在手机上查看设备运行参数(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16年,会昌籍华人剧作家、导演赖声川发起“双城计划”,招募青年前往上海接受专业剧场技术学习,朱忱正是其中之一。在上海的7年时间里,朱忱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剧场技术人员,也和赖声川搭建了一段亦师亦友的缘分。在赖声川家乡情怀的感召下,她选择回到家乡。
“我每年会带一部很有水准的作品回来,看看这些作品会对小镇和居民,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古稀之年的赖声川,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时常牵挂。
在小镇,除了能看到国际顶尖水准的戏剧,本土剧种也迸发出了新活力。
会昌本土剧种丰富多彩,主要传承赣南采茶戏。而戏剧小镇的存在,也让赣南采茶戏这一非遗剧种,通过多元融合发展的路径,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暗恋桃花源》采茶歌舞版演出谢幕,一排中间的是赖声川,一排左三为池涛(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
“赖老师看到我们的赣南采茶戏载歌载舞、风趣幽默,就产生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把话剧跟本土非遗剧种相结合,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暗恋桃花源》采茶歌舞版。”会昌县戏剧发展中心青年演员池涛如是说,“我和朱忱也是通过这部戏熟络起来。在各自的领域,我们也会相互切磋,相互学习。”
此外,池涛还透露,明年将会把这部戏带到上海等地公演,让更多人喜欢赣南采茶戏。
小镇戏为媒 融合发展焕新出彩
美国著名戏剧导演罗伯特·威尔逊驻镇创作的《哈姆雷特机器》中文版、法国巨人剧团《爱的旅途》巡游表演、赖声川的新作《贝克特在赖家老屋》……今年5月戏剧季003期间,世界级戏剧家携作品精彩亮相,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共赴一场戏剧盛宴。
2024年1月,会昌戏剧小镇启幕。从会昌戏剧季001开始到003,65个国际剧团带来698场演出,660万游客涌入这座人口不足50万的小县城。

戏剧季002期间,德国迪迪埃—塞隆剧团的《行走的膨胀人》正和孩子们互动(央广网记者 周蓓 摄)
一个地处偏远的山区小镇,缘何成为世界剧场?
“戏剧小镇是我的一个梦想。”赖声川希望可以在家乡探索、打造一种文化创意生态,“年轻一代更早接触到戏剧和文化艺术后,也许他们未来的路会更宽广。”
印刷厂被改造为“会剧场”,老屋变身“实验剧场”,老宗祠成了“园林剧场”……2017年10月,会昌西北街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打造以“戏剧文化高地、戏剧产业基地、戏剧生活社区”为定位的会昌戏剧小镇,建设了有容广场、赖家古宅广场、三角广场等开放式艺术区域,同时配套食、宿、游、购、娱等业态。由此,千年古镇重焕异彩。

和声戏剧技术学院的学生(央广网发 肖江峰 摄)
小镇还致力于给当地年轻人提供教育与就业机会。“我们让像朱忱一样的年轻人,去上海接受舞台技术等方面在职训练,反哺家乡。”赖声川说道,“同时,我们也在小镇打造了一座和声戏剧技术学院,为全国各大剧场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小镇吸引了世界各地专业戏剧人、戏剧爱好者和游客(央广网发 刘兆春 摄)
以戏为引,以产兴城。如今的小镇,有戏、有景、有梦,厚重的人文历史与浓郁的戏剧文化正在这里巧妙结合、迈向世界。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