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365·最美的邻居】废窑重燃香满村 路里坑村的生态转型之路

【365·最美的邻居】废窑重燃香满村 路里坑村的生态转型之路

沿着绿意盎然的公路蜿蜒而上,行至常山县辉埠镇路里坑村矿坑营地的半山腰,阵阵咖啡醇香与麦香交织飘散。路侧温馨精致的羊棚咖啡馆里,主理人曾美君正忙着冲泡咖啡,屋后庭院中小羊的“咩咩”叫声相映成趣。“这家咖啡馆的前身是一间废旧羊棚,谁能想到,曾经‘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矿山村,如今能靠生态吃饭呢?”曾美君的感慨,道出了路里坑村十年来的华丽蜕变。

时间回溯至20世纪90年代,坐落在三衢山脚下的路里坑村,凭借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成为区域内赫赫有名的工业重地。然而2000年前后村庄却陷入“守着金山银山,却失去绿水青山”的困境,寻找一条“修复生态”与“富民强村”兼顾的新路子,成为路里坑村迫在眉睫的课题。

“以前靠山吃山,现在要换种方式‘靠山’——靠生态、靠文旅。”路里坑村村书记刘志亮介绍,自2023年以来,路里坑村锚定生态转型方向,以“矿山遗址+生态体验+乡村文旅”为核心,打造集研学、团建、露营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先后改造出10个特色业态。

现在的路里坑村窑火重燃,实现了生态转型。昔日的废弃窑坑、闲置农房、老旧棚舍被赋予新生命:羊棚变身网红咖啡馆,猪栏改建为“三衢艺术馆”,天然溶洞成了特色岩洞餐厅,沉寂的废窑更是重燃窑火,化身备受游客青睐的面包窑。

中午时分,山上的面包窑烟火升腾,主理人陈美芳正麻利地揉捏面团、整理烤盘,为即将到来的游客DIY体验团队做准备。“很多游客专门冲着窑烤面包来,最多一天接待过2万多人,要做一千六百多个面包。”陈美芳手上不停,脸上满是笑意。这些充满创意的业态,不仅让村庄焕发新活力,更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去年以来我们接待游客将近15万人次,村里营收近600万元,33位当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的人均收入超3万元。”刘志亮书记欣喜地分享着村庄的转型成果。

“矿山村能变成这么美丽的乡村,太有创意了!”游客刘春荣漫步在绿意盎然的村庄里,不住地赞叹。在他看来,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产业融合,只有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扎根,乡村才能更有吸引力。

如今的路里坑村,早已告别往日“工业疮疤”的旧貌,生态红利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曾经的矿山村变身宜居宜游的“生态明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婺源县融媒体中心 洪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4155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