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玉山 【讲述老兵的故事】战争的伤疤,光彩的印迹——记抗美援朝老兵廖焕松

【讲述老兵的故事】战争的伤疤,光彩的印迹——记抗美援朝老兵廖焕松

对许多人来说,抗美援朝这段尘封六十多年的往事,随时光流逝,已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但对所有参战老兵来说,那段铭心刻骨的记忆,将永远镌刻心中。
今天,我要采访的抗美援朝老兵名叫廖焕松,是必姆镇古山村人。一位历经无数炮火及枪林弹雨考验,战场上流过血、负过伤,立下赫赫战功的共和国英雄。
 
当我第一眼看到他时,无法把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与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英雄划为等号。只见他颤抖的双手,从一个年代久远的帆布包里,取出用报纸折叠得棱角分明的一包东西,随后一层层逐次小心掀开,向我展示一沓证件和几枚军功章,而那份《革命军人证明书》虽纸质泛黄,但上面“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之印”的鲜红方形印章,尤其显目,夺人眼球。瞧他胸膛起伏,有些激动;我也感慨万千,掩饰不住内心亢奋。这是非常珍贵的抗美援朝历史文物。
六十多年的珍藏,是为了收藏金色年华一段经历?还是为了缅怀驰骋疆场的火红青春?我不敢贸然试问。但采访话题,由这些老证件自然铺开。
睹物思人,廖焕松老人慢慢启封记忆,穿越时间隧道,再次回到烽火连天的岁月,念起战壕里出生入死的战友,战斗过的青山平川,甚至和蔼可亲的朝鲜“阿玛尼”。老人娓娓道来,我缓缓记录,眼前呈现出一幅幅鲜活、生动画面。
朝鲜战争打响以后,全国掀起保家卫国热潮。18岁的廖焕松响应祖国号召,1951年1月参军入伍。同年5月编入志愿军68军203师609团2营担任通信员。6月参加了朝鲜元山海防战。
 当时志愿军条件极其艰苦,营级以下没有先进的步讲机等通讯设备,也没有汽车、摩托车等快捷的交通工具。部队作战计划及调动转移部署,倚靠通讯员上传下达。而送信上至团部,下至连队,全凭腿上功夫徒步联络。当时,部队考虑志愿军的安全,一般驻扎在隐蔽的山上。廖焕松传递信件,大多要翻山越岭几十里山路才能抵达,有时甚至要步行往返数次。脚磨出血泡,疼痛难忍,他也咬牙坚决完成任务。

 1951年9月,廖焕松随部队调入三八线中线段,参加中线防御战。这次战斗,敌我双方交战激烈。勇敢的战士,打退敌人无数次进攻,阵地一直牢牢掌控在志愿军手中。疯狂的敌人气急败坏,出动大量飞机大炮轰炸,许多阵地一片焦土,甚至削平几寸山峰。廖焕松和战士们在头顶有飞机盘旋,前方有敌军进攻的危难时刻,毫不畏惧,穿梭在狭窄战壕誓死扼守。一次,眼看一股敌人又扑上来,他冲出掩体进行果断反击。这时一架敌机从头顶掠过,数枚炸弹倾泻下来,廖焕松来不及躲避,其中一枚炮弹在不远处爆炸,他顿时倒在血泊中。卫生员对他进行简单包扎后,用担架把他抬下战场进行抢救。经检查,廖焕松的左手臂、左肩和左腿多处被炮弹击伤,小腿最严重,弹片伤至骨头。当时朝鲜医院设备落后,没条件做手术,20多天后,才辗转回国安排到东北陆军23医院进行手术取弹片。经两个多月治疗,才康复。手术很成功,但身上因此留下多处伤疤。

出院后,1952年2月廖焕松再度跨过鸭绿江,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为了躲避敌机轰炸,志愿军白天隐蔽山上,晚上急行军,昼伏夜出。经过七天七夜风餐露宿的劳顿奔波,重回2营4连参加攻打572.4高地。
 这是全线战术性反击战主要战斗。位于北汉江的东岸,是我军防御前沿翼侧敌方较为突出的一个阵地,也是其向我进击的一块跳板。由于军事意义重大,敌方也投入重兵顽固坚守。志愿军几次发起进攻,由于敌人炮火凶猛,伤亡很大。但只要冲锋号再次吹响,廖焕松和战士们依然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在“只要还有一个人,也要冲上敌阵地”口号鼓舞下,冒着敌人密集炮火,一次又一次冲锋。前方战士倒下,后方战士踏着先烈足迹继续冲锋陷阵,其不怕死的精神仿佛是殉教者,令美军闻风丧胆。经过志愿军战士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反复争夺,最终高地被我军成功占领。
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今后战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扩大阵地四平方公里,这是我军转入阵地防御后,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反击,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及兵团首长的通报赞扬。团部授予他们2营一等功,所在四连集体特等功,廖焕松个人二等功称号。这些荣誉是至高无上的。正如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联合颁发的喜报上所写“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遗憾的是,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已无法亲临庆功会场接受这崇高荣誉的授予,永远长眠在异国他乡的热土上。但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1953年6月,他们四连又开始攻打979.2高地。这场战役,经过战士们一天一夜的奋战,很快就被攻破。
让廖焕松最难忘的是金城反击战。那是志愿军于1953年7月13日晚上9时在东线金城以南地区发动的反击战,战斗在27日晚上12时胜利结束。经过十四天的鏖战,他所在203师一举击溃敌人守军,美国一个精锐师全俘,包括他们的师长。真是大快人心。但迎接这份胜利战果,他所在连队只有12名战士。可见,当时战斗之悲壮,代价之惨烈。   
后来,美国参战老兵洛克在接受美国著名电视节目采访时曾回忆说,在朝鲜战场上,只要中国军队吹响冲锋号,中国军人会迎着美军的机枪往前冲,即使前面一排排士兵被机枪扫射倒下,但后面的士兵仍会大声喊着集体往前冲,似乎没有人会惧怕死亡。这是一位亲临战场的美国老兵口中复述的战争情景。这种场面往往会击溃美军士兵的心理防线和战斗意志。他坦诚道,几十年过去了,这种可怕场景,有时依然会浮现眼前,而心有余悸。
 这是勇敢的志愿军战士,用生命给祖国母亲树立的军威呵!
 整场战役打下来,一举攻破敌人四个师,25公里防御正面。突入敌纵深15公里,收复土地167平方公里。毙伤俘敌6.13万余人。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局面,迫使美国27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二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画上圆满句号。
记得,前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这位在二战中打得极为漂亮、解放了亚洲许多国家的远东王,是在朝鲜战争中得到这个经验的。
可见,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极大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和威望。使一度贫穷、落后、任人宰割,被视为“东亚病夫”的民族,由弱变强真正站立起来,威武而庄严地屹立在东方,进而拉开了走向世界舞台的华丽序幕。
1954年5月,廖焕松载誉回国,受到全国人民热烈欢迎。1956年在济南军区徐州师部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党龄已有64年,是个不折不扣经历战争洗礼的老党员。
1957年廖焕松光荣复员,在上饶公安处担任武警。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同年,经媒人介绍,25岁的他与当时只有19岁的现任妻子喜结良缘,生下两儿三女。 
1961年10月响应国家大办农业充实农村第一线的号召,下放回到老家,担任古村大队民兵营长职务。期间,认真组织民兵集训,履行各项职责,完善工作制度,为国家培养输送合格的预备役民兵人才。五年后,卸任做了大队会计,继续为村民服务,发挥余热。没有倚仗显赫战功,躺在功劳薄上居功自傲。这充分彰显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
如今,廖焕松的五个子女早已长大成人,且个个孝顺。两儿子房屋建在一起,陪伴左右细心照顾生活起居,安享天伦之乐。掐指算算,廖焕松夫妻相扶相持已走过六十三个春秋。牵手走过了“钻石婚”的二老,仍旧恩爱如初。印证了夫妻“百年好合、白头偕老”幸福婚姻的誓言。
让廖焕松老人骄傲的是,长孙受其影响最深。思想进步,品德端正,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玉山一中读高中时,就以爷爷为榜样,怀揣崇高信仰,写了入党申请书。后经组织考察,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在儿孙身上得到传承和发扬,廖焕松老人由衷欣慰。
眼前,88岁高龄的他,身体健朗,气色甚佳,和善笑容感染着我,让我倍感亲切。
起身同廖焕松老人握手告别时,我庄重地对他深深鞠了一恭。这已成为我的惯例,每次采访完毕,必须向这些共和国功臣鞠躬致敬。这不是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敬重。聆听那些可歌可泣、悲壮惨烈的感人故事,思绪总缠绕在战争的腥风血雨中,无法释怀。鞠躬,即是向英雄致敬,亦谨此向老兵惜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780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