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 “常青树”如何变成“幸福树”

“常青树”如何变成“幸福树”

  本报记者 杨碧玉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余年过去了,安吉如何践行“两山论”,又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6月,记者跟随省林业局产业考察团,看这里的“两山”转换通道。

  从“卖资源”到“卖风景”,以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生态价值实现

  从高铁站往城区一路浓浓绿色。安吉历届县委县政府牢记嘱托,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实施绿色考核,把生态文明理念根植于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中,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家底”――全县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均保持在70%以上,做到“气净、水净、土净”。

  抓住长三角“后花园”的区位优势,安吉以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生态价值实现。余村,曾靠优质矿石成安吉“首富村”,却付出环境污染的惨痛代价。“两山论”提出后,余村关停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发展休闲旅游。这个200余户、1000多人的浙北小村,民宿和农家乐2019年达42家,2020年人均年收入超5.5万元。从“卖资源”到“卖风景”,余村成为全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样板。

  建生态经济转化机制,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做大金山银山

  近年来,安吉紧紧围绕竹产业、森林康养等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工业、旅游优势,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做大金山银山。

  以竹产业为例,安吉坚持“做大二产、带动一产、发展三产”,出台政策“组合拳”,一二三产快速发展:一产竹林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效益化突破;二产竹加工实现从根到叶的全竹开发与综合利用,完成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加速迈进中高端智造;三产依托百万亩竹林资源和厚重竹文化底蕴,以“影视+竹”“旅游+竹”“康养+竹”“体验+竹”模式,三产增速连续5年超2位数增长。

  安吉还多层次构建康养业态,加速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目前已有浙江森林康养名镇6个、省级康养基地4个、省级森林人家特色村42个、浙江森林氧吧18个,2020年森林康养行业接待游客1758万余人次,收入超114亿元。

  高位谋篇规划先行,持续探索“两山”转换通道

  “生态本身是一种经济,保护生态,生态会回馈于你。”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安吉以“生态立县”战略谋全局,从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干部作风、群众理念改变等多点发力,统筹推进,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两山”转换之路。

  “安吉围绕‘做强二产、带动一产、助力三产’的竹产业发展思路值得借鉴。”省林业局产业处处长徐向荣说,竹产业是江西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林业产业,近年来我省每年投入5000万元支持毛竹低产低效林改造,但竹加工产业薄弱,毛竹价格上不去,影响林农积极性。我省要高度重视竹加工产业发展,出台实际举措。只有二产发展,才能带动一产、发展三产,广大林农收入才能提高。这是竹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

  “发展竹产业,政府引导和介入很关键。首先是规划先行,根据竹资源状况和环境保护需要,认真做好竹产业发展规划,不求全面开花,避免无序竞争;其次是科技投入,安吉拟打造1个百亿元级竹产业园区,在乡镇建立物理性初级加工点,既避免环境污染,又避免重复投资,值得借鉴。”抚州市人大常委会一级调研员徐志华表示,仅靠企业高科技攻关还不够,可由政府搭建平台,引导企业、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组成股份制研发中心,共担风险、共享研发成果。

  “余村是个村庄,却建设得很现代,不光环境美,群众发自内心维护环境的做法也值得点赞。”省林业局产业处副处长蔡德毓注意到,去村民家中,车先进地下车库,全村垃圾分类细致到位。“江西绿水青山资源丰富,发展美丽乡村得天独厚。群众有了新发展理念,走对了路子,美丽乡村才能有美好日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2374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