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玉山 【致敬教师节】优秀教师风采之三

【致敬教师节】优秀教师风采之三

谢绝进城,只为那扎根山村的默默坚守

——记“上饶市优秀共产党员” 刘端盛老师

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在乡村教育这块园地里执着坚守、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取得可圈可点的教学业绩,受到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好评、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许。本着对乡村教育事业的初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他两次谢绝进城,只为扎根乡村教育的那份热爱,只为能在山村教育中发挥余热,续写更加出彩的人生篇章。他,就是玉山樟村中学的刘端盛老师。

坚守从教初心,扎根乡村教育
刘端盛,1991年上饶师专物理系毕业后到樟村中学任教至今,201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0多年来一直坚守教学一线,以校为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对初心情怀的坚守。
樟村中学地理位置偏远,距县城近50公里,九十年代从县城到学校坐车需两个多小时,期间还要经过十多里崎岖的盘山公路。但由于刘端盛毕业于樟村中学,有浓厚的母校情结,为母校发展贡献力量一直是他的宿愿,因此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回归母校任教,并克服各种艰苦条件,在樟村中学这方小小的舞台上倾情挥洒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为了坚守这份初心,在大家削尖脑袋想要往县城调动的风气下,他却不顾妻子反对,两次婉言谢绝已经为他排好课程表的省重点高中——玉山一中的热情相邀,放弃了进城任教的绝好机会,坚持留守樟村中学,这在当时是不可理喻的,但他却做到了,做得很潇洒、很坦然。
多次施以援手,资助贫困学子
从教三十多年,刘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他常说,作为班主任,对家长,他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责任;对学生,他代表着家长,两手履行教育义务。他可能干不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可以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付出一颗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奉献。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他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学生,而且在生活中、经济上帮助学生,为他们实现人生梦想点燃希望。从1999年开始,他陆续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了很多贫困学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圆梦未来。
1999届有个叫沈丹桂的学生,母亲早逝,另有三个兄妹也在上学,家中生活费都由她同母异父的哥哥负担,生活举步维艰。懂事的女孩看着家里的困境,一度想要辍学打工为家减负。刘老师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劝说她打消了辍学念头,并在经济上资助她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成绩优异的她在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当了一名大学老师。“如果不是刘老师,也许我可能上不了大学,更不要说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了。”沈丹桂言语里流露出强烈的感激之情。
2006年,班上有个叫郑先宇的学生,是个单亲家庭,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条件很差。开学第一天,郑先宇爸爸与刘老师详聊了家里的情况后,刘老师又拿出自己的工资硬是资助了他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后来郑先宇如愿考上了西南大学。当别人问起刘老师时,他说:“我是一名党员教师,今天能尽自己所能帮孩子们一把,有可能改变的就是他们的命运。”
练好业务“内功”,携手共同进步
刘端盛老师自从进入樟村中学后,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跟进学习,提升理论修养,提高业务水平。他说,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展现风采、立身教育、吸引学生、赢得尊重。他还经常虚心向老教师、名师请教,用它山之石攻玉,不断成就自己。经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实践、反思、打磨,他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物理老师、一名教学骨干。同时,他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主动帮助年轻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如今在县重点高中任教的物理老师王善兴、瞿小金、吴富生等过去都曾经是樟村中学的教师,他们最初从事物理教学时,都得到过刘端盛老师的热情帮助。现在,他们都已成为我县高中的骨干物理老师,正为玉山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智慧力量。
付出终有回报,捧誉多项荣光
    天道酬勤,耕耘收获。多年来,刘老师曾获评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劳动模范、市优秀教师、县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曾辅导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获全市二等奖,并被推选参加省级比赛;个人参加全省综合实践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任教班级本科上线率曾达到56%。所教学生曾考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刘老师成为森林里珍贵的灵芝、大山里深埋的翡翠、“小玉山”闪光的金子。

带着“诗和远方”的憧憬 她倾情于山区教育 

——记“玉山县优秀教师”郑美云

2017年,带着“诗和远方”的憧憬,她从上饶师范毕业,来到一所偏僻的小山村任教,现担任该校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从教以来,她忠诚教育,倾情向教,克服各种生活困难,认真探究教法,真诚关爱学生,所带班级学生成绩连年位居全镇前茅,深受当地学生、家长的好评和学校领导、同事的喜爱。她就是临湖小学竹岭完小的“玉山县优秀教师”郑美云。
初到竹岭完小时,每天骑着电动车七弯八拐30多里路上下班,饱经风吹日晒雨淋霜冻。住校时,没有电灯的厕所、水泥砌的浴室、浑浊的水、寂静的夜,酸楚便油然而生。但看着那些渴求知识的眼睛,强烈的责任感便涌上郑美云心头。于是她静下心来,认真投入教学,她发现,一些学生练习本上的字写得密密麻麻,写完用橡皮擦掉又重复使用;有的学生铅笔只有手指那么长,都舍不得扔掉;有些学生的书包缝了又缝,依然当宝贝用。即便这样孩子们依然保持学习热情。于是,郑美云更坚定了扎根山村的信念,她每天最早到教室,最晚离开学校。现在常常有人问她:“你这么优秀怎么不去中心小学任教呢?”她笑而不语,但心中已有答案,这里的孩子们需要她,她也喜爱这群孩子,她要为山区的孩子们带来好的教育。
如今,郑老师在竹岭完小已是第5个年头了,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每天看着一张张真挚的脸庞,蹦蹦跳跳地上下学,就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每逢节日,那一双双巧手做的手工作品,一张张向她慰问的卡片,一句句温馨的祝福,心里那个甜,胜过蜜。
教学上,郑老师认真做好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三备”功课,努力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同时,她不断探究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巩固旧知识——预习新知识——检查预习效果——讲读新课文——课堂小结”五个环节进行具体落实和优化。如早读课布置预习,上课时先提问巩固旧知识,接着提问了解预习效果,再开始讲读新课(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分组讨论、畅谈体会),最后再进行课堂小结。指导读书时注重读的内容和形式,读的内容不只局限于课本,也可以是课外好词好句赏析,可以是古诗文诵读等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心。朗读形式多样,分角色朗读、对读,比赛读等,活跃早读氛围,提高学生早读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提问是一门艺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课前郑老师便会深耕教材,立足学情,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做好难易问题的分配,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并获得奖励、表扬、激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拓展延伸是新课改中的新理念,是课堂的合理补充和有效延伸,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郑老师在教授《司马光砸缸》一课时,抓住人物司马光进行再想象再创造,让学生对他有个更全面立体的认识。拓展环节她引入《宋史·司马光传》,了解到他还是一个勤奋学习的人,从中启迪学生。又以司马光还是书法家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对人物的敬佩之情,提高学生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
语文最困惑的是作文教学。在课堂上写作,孩子们缺少对生活的真实感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思路不容易打开。郑老师就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课外活动作文课,先让他们在观察和活动中体验,再指导孩子们审题、回味活动过程、表达活动感受,这样,孩子们写出的文章就“有料、有味、有营养”。孩子们也懂得了通过观察和实践写作的重要性,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方法。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学生个体间均存在着差异。作为教师,就应该用善于发现的眼光,捕捉亮点,长善救失。在郑老师眼里,每个学生都值得被重视、被关爱、被欣赏。老师要用心用情用爱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尽情绽放,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班上有位女生,有点小调皮,成绩不理想,但在朗读课文时,声音清晰动听,于是郑老师就利用课余时间找她谈话,表扬她、鼓励她。学校举行朗读比赛时推荐她参加,课后对她进行作业辅导和朗读指导,并将比赛视频发给她家长,达到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目的。此后,女生觉得自己有特长被老师认可,学习有了动力,期末考试成绩明显提升,暑假还主动参加了校外演讲活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郑老师很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校外学习和培训提升机会,她先后赴南昌、婺源等地学习优秀课例,每次培训都有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将所学理论运用到本校公开课、示范课中,与同事分享交流心得,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她曾在县级新教师过关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几次被镇政府和中心小学评为优秀教师;所带班级成绩连续三年在全镇期末统考中名列前茅。她还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节目编排、视频制作、朗诵比赛等。工作之余,多方面查阅资料,阅读教育理论。有时和父亲一起练习书法等,成为临湖小学年轻教师对标看齐的榜样。
每当有人问起郑美云对未来的想法时,她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现在自己还很年轻,教学之路漫长,唯有不断奋斗,继续前行,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才能为山区的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教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2917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