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玉山 党史百年天天读 · 11月14日|玉山红色记忆——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

党史百年天天读 · 11月14日|玉山红色记忆——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

重要论述

1928年11月14日、15日

毛泽东在宁冈新城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第六次代表大会。大会经过对中国革命性质问题的辩论,作出政治、军事、党务、经济、纪律等各项决议案。毛泽东主持了各决议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其中《政治问题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还是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民权革命阶段。这个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其内容是推翻军阀完成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剥削关系,使中国被压迫群众得到民权自由。若否认这个民权的革命阶段,认为中国革命已经到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这种误解极有害。决议案还指出:在白色势力统治下的中国,能生长出苏维埃政权而有继续存在的情势,这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特征。从一年来各地苏维埃政权之发生证明,又从边界一年来的割据证明,苏维埃政权之继续存在须要下列四个条件:(1)有能坚决斗争的共产党;(2)有广大的有组织的工农群众;(3)有相当力量的武装红军及赤卫队;(4)有利于斗争以少胜多的地势。怎样建立布尔什维克的党,领导群众扩大民权革命运动,深入红军所到区域的土地革命,向四周发展以促统治阶级的分崩离析,这是党在红四军中的任务。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案》指出:红军战术,遇小敌则以主力迅速消灭之,遇大敌则用群众力量四面包抄,使其疲于奔命,然后用主力消灭之,红军竭力避免硬战。

1948年11月14日

新华社发表毛泽东写的评论《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评论指出: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这篇评论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1949年11月14日 

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和西北局,强调大量吸收、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电报指出:各级政权机关均应按各民族人口多少,分配名额,大量吸收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能够和我们合作的人参加政府工作。在目前时期应一律组织联合政府,即统一战线政府。在这种合作中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此外,西北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地方的地委,都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这封电报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2000年11月14日

江泽民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经济特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发展是硬道理。经济特区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继续争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继续充分发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篇讲话收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2020年11月14日

习近平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他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找出问题根源,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要加强协同联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推动上中下游地区的互动协作,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要注重整体推进,在重点突破的同时,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性和整体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严守生态红线,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要健全长江水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和堤岸加固,建设安澜长江。

他强调,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党史回眸

1928年

11月14日 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共中央决定加强对已有的专门从事情报、保卫工作的特科的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成立由向忠发、顾顺章、周恩来组成的中央特务委员会(简称中央特委),作为这方面工作的决策机构。特委下设特科,执行具体任务。在周恩来的主持下,特委在保卫中共中央安全、营救被敌人逮捕的同志、严惩叛徒、搜集情报、配合红军和根据地的斗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瞬间

1942年11月,朱德在延安军事学院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上讲话,勉励大家发扬党的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
——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二)

二、粮食统购统销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恢复较快。但是,由于城市和工业需求的增大,农业自身消费的增多,特别是粮食自由市场的存在和粮食投机商人的倒买倒卖,1953 年粮食供求日益紧张。在农村,私商四处活动,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破坏国家收购计划;在城市,私商长途贩运,囤积居奇,还大量套购粮食,破坏城市供应计划,使国家销售粮食数量大幅度地增加。严重的粮食购销形势,迫使政府不得不采取应急之策,提出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建立国家垄断的粮食部门,形成新的粮食购销机制。 
1953 年 10 月 16 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11 月 19 日,政务院第 194 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命令》,并于 11 月 23 日发布。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了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粮食统购统销)。
粮食统购统销,就是国家对粮食及其相关行业实行国家计划调节和国营粮食商业的垄断经营。它的基本内容:一是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简称统购);二是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计划供应(简称统销);三是实行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对私营粮食工商业进行严格管理;四是在中央统一管理下,由中央与地方分工负责粮食管理。上述四项政策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根据中共中央“全党动手,全力以赴”的指示,县委从全县各机关抽调了大批干部深入到农村进行宣传动员工作,集中宣传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以及粮食统购统销与总路线、总任务的关系。
11 月 18 日至 25 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贯彻中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和省委粮食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县粮食统购统销工作的计划与措施。12 月初,全县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1953 年全县共统购粮食 2276 万斤。在全县粮食统购统销运动中,县委从粮食、财政、商业、银行、宣传等部门抽调干部组成“玉山县粮食统购统销办公室”,在县委的领导下负责实施统购统销业务工作。
粮食统购统销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做好统销才能巩固统购的成果。县委抽调了大批干部投入统销工作,做到粮食统销与统购同时进行。在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农户粮食余缺情况后,采取了群众自报、民主评议、政府批准的原则,按实际需要,保证合理供应。做到缺多多供,缺少少供,不缺不供。对城镇、集镇非农业人口用粮,按劳动量和年龄,核定定量,按时供应。脑力劳动者月供应 30 斤左右,一般居民 26 斤;体力劳动者,按行业月供应 33 斤、36 斤至 45 斤不等;学生定量,初中学生月供应 32 斤,高中学生月供应 34 斤。遵照地委指示,县委于 1954 年 1 月 7 日至 11 日,召开了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共有县、区、乡干部 702 人参加,会议着重贯彻粮食统销工作。会后全县以乡为单位分别召开了乡代表会和干部会及党、团员会等,进一步贯彻和宣传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 月下旬全县转入凭证购粮。为便利群众买粮,县委在全县城乡共设立了 36 个粮食供应站,最大的郊区供应站供应 17 个乡,供应 5000 多户;最小的供应站供应 1 个乡,供应 300 户;最远的乡距离供应站不超过 30 华里。2 月,县委发出增产节约号召,全县开展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增产节约运动,广大干部群众都受到一次增产节约的宣传教育,认识到增产节约的重大意义,采取了一些措施,压缩了粮食销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 月初,县委组织工 作组,深入农村开展全面粮食统销整顿工作,对广大农民进行了党在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觉 悟得到很大提高,生产与互助合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6 月 28 日,玉山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玉山县人民政府县长赵 建明所作的关于《三个月来施政工作总结》,批准了《下半年工作任务的报告》;决定在全县农村集镇建立由国家领导的、没有私商与粮食小贩参加的、 新的初级粮食市场,以充分发挥粮食统购后农村余粮在农民间互通有无的 调剂作用,并责成有关部门立即着手进行。1954 年全县共统购粮食 2998 万斤,共供应粮食 2700 万斤。全年共预购稻谷 993.96 万斤,预购小麦 45 万斤。农民得到了预付订金,解决了生产与生活上的困难,促进了农业合作化的发展。 
1955 年 3 月,全县恢复与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市场 24 个,交易粮食达 33594 斤,解决了 2154 户缺粮户的困难。这对活跃农村经济,便利农民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打击黑市,减轻国家供应负担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3 月 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迅速布置粮食购销工作,安定农民生产情绪的紧急指示》,要求对粮食统购统销数字的规定必须切合实际。同时,应进一步采取定产、定购、定销(简称“三定”)的原则,使农民心中有数,情绪稳定,以缓和农村的紧张状况,促使农业生产的发展。3 月,县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粮食“三定”政策的宣传,并将省、地分配的粮食产、购、销指标,迅速分配到区乡。3 月中旬,县委在灵湖、王山、板桥等 3 个乡开展了粮食“三定”试点工作。4 月初在全县铺开,这次运动声势浩大,全县抽调区乡干部 400 余人和技术干部 80 余人组成了粮食“三定” 队伍,深入农村开展粮食定产、定购、定销工作。全县的粮食“三定”到户工作,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宣传动员,调查产量;第二步,确定产量标准,归户计算余缺,划清界限,分配购销数字;第三步,审查定案,编好底册,与农民成立协定。到 11 月底,全县粮食“三定”工作基本 结束。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对保障城镇居民和农村缺粮人口的粮食供应,稳定粮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促进了对个体农民、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当时,实行这个政策是必要的。但是,统购统销政策的长期实行,制约了粮棉等农产品的商品化,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粮食生产的发展。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玉山县委党史党建研究中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3537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