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股桥乡山塘村背靠太甲山,因四周环山,形似水塘,故名山塘。村民沿大西河两岸居住,群众生活生产用水依靠流经本村的大西河水。2016年山塘村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为契机,把“太甲逸境、清秀山塘”作为目标定位,做足山水文章、田园文章。
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开展封禁管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坡改梯等措施,合理配套沟、凼、池涵养水源,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对进入大西河的西坑水、东源水河岸进行整治,兼顾景观、生态、水土保持等多种功能,修建小水陂、护岸,种植菖蒲等净化水质的植物,使径流进入大西河前起到过滤和缓冲的作用,拦截泥沙,提高水源的含氧量。几年来全村造林绿化5000多亩,做到路边为景观林,庭院为果木林,山上为用材林和油茶林。村里聘请了2名护林员守护全村山场,严禁村民进山砍伐树木和放牧。植被得到了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
改水改厕,治理村庄污水。对村内的猪栏、牛栏、露天厕所等,一律予以拆除,实现了人畜养殖分离。每家每户兴建有防渗措施的三格式化粪池,防止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同时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村民生活用水方便、卫生、安全,河道水质达到二类标准。
减少面源污染,以农家肥为主减少化肥投入,山塘、水库一律实行人放天养。同时注重文化建设,恢复了传统的庙会文化舞台,打造了百亩荷花和油菜花观赏区,修建观赏游步道3500多米。2018年央视《唱响新时代》栏目组在山塘村录制了一场大型文艺演出节目。
如今的山塘村,放眼望去,房前屋后一片洁净,道路硬化宽敞,黑臭水沟不见了,人在画中走、车在林中行、清泉绕村流,俨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一到节假日,村民们在自家门前支起摊位,把自家产的红薯干、葛根粉、绿豆、土鸡蛋等向游客售卖,既满足了游客们追求健康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也实现了在家门口创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昔日藏于“深闺”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如今实现了“美丽”嬗变,不仅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更勾起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回乡创业的热情。现在村里建成了一个总容量303千瓦的光伏电站和一个10亩菌菇种植基地,山场油茶林面积达到3000多亩,信木柚、马家柚、板栗林种植面积500多亩,村里还成立了乡村旅游公司,去年山塘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0多万元,人均收入1.2万元,带动了64户脱贫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