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9年3月,虞元顺出生在玉山县六都乡华山村。他青年时代曾参加过长沙会战、衢州会战,在当兵期间学会了气功和医术,抗战结束后,他回到了家乡,用学得的医术为乡亲们看病。60多年来虞元顺靠着一身医术,把积攒下的钱用来帮助村集体和病人,修桥补路累计捐款40余万元。他本人和家庭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和“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虞元顺数十年居住在华山村一个小山坳的一栋红砖青瓦的平房里,客厅里摆放着些许桌椅,如今桌椅很老旧,上面堆放着各类中草药,客厅墙壁上挂着十余面锦旗。“我看病不为赚钱,他们远道而来,肯定是患了大病,花去了许多钱。我开的药方,都是些中药材,我只收成本价。”这便是虞元顺的想法。随着余金莲等患者的口口相传,上门来寻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除了附近村庄的居民,还有来自安徽、江苏、上海等地的患者。

虞元顺把行医积攒下来的钱,连同做教师妻子的工资,都用到了公益事业上。2012年末,江西体彩中心推出“平凡的感动”“平民英雄”活动,虞元顺当选,获得10000元奖金。当工作人员来到虞元顺老人家,为他颁发奖杯、荣誉证书及奖金,虞元顺在接收了奖杯、荣誉证书后,毅然将10000元奖金全部捐给村委会,用于村庄路面硬化建设。

修建从广丰县大南到玉山县六都乡的道路,他捐了20000元钱;虞秋湾公路硬化,他捐了25000元钱;从虞秋湾到坞畈的路,他捐了10000元钱;华山村路边的凉亭,是他捐资建成的;雅安地震,老人捐出准备用于自己和老伴办理后事的20200元……至今,虞元顺捐出的现金总额已有40余万元。他说:“我的想法很简单,房子够住就好,我们老两口吃素,每天花不了几个钱。”老人的子女孙辈受其影响,对公益事业也都很热心。

“现在年纪大了,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给人看病了,但行善的路,我依然会走下去。”捐了多少钱,修了多少路,给穷苦的病人免了多少药费,虞元顺从来都没有算过。他说:“我现在活到了这个年纪,只希望活在世上一天,就能帮助别人一点。”
虞元顺心中无我,一心为别人,为慈善。他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引导、带动他人崇德向善、弘扬美德,以家庭文明引领社会文明,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玉山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