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移风易俗 乡风文明 移风易俗要用“巧劲”

移风易俗要用“巧劲”

  江西玉山县黄坞自然村有一个习俗,老人60岁之后满十过寿辰都会给村民发寿饼,家有多少子女就每户发多少个寿饼。“别小看你来我往的寿饼,累计起来还真不是个小数目。”黄坞自然村村民理事会会长吴献华算了一笔账,一个老人过生日发寿饼,全村260多户,最少也要1000多元。

  如今,黄坞自然村“将节省的‘寿饼钱’捐为爱心款,用于水渠维修、路灯维修、村路维修、帮扶助困等等,不仅能移风易俗,还能让自己的生日过得更有意义!”该村首届村民理事会的提议得到村民一致拥护,发寿饼的习俗变成捐善款,从几百元到数千元款额不等,且延续了20年。村里功德碑及凉亭四壁上雕刻的捐款人数达100多人,金额达5万多元。

  除了捐出‘寿饼钱’,在外创业的村民也为家乡建设主动捐款。近几年,村民理事会陆续收到爱心捐款100多万元。今年,黄坞自然村计划对大塘坝进行扩建,加宽坝沿道路,修建坝边休闲广场,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据江西日报报道)

  寿饼钱变成了爱心款,个人生日升华为公益慈善行动,这是黄坞自然村20年移风易俗的成果。这成果看得见、摸得着,不仅让村民们的生日过得更有意义,也让村容村貌有了持续改善,更让邻里关系更为和睦,乡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这样的移风易俗,才是真正富有成效地落了地。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更是形成良好村风民风社风、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移风易俗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从思想观念、文化程度,还是生活习惯、生产方式上来讲,农村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移风易俗是一件虽重且不易的事,除了要有决心、有耐力,还要用巧劲、巧用劲。

  移风易俗不能使蛮力,更不能用力过猛。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很多传统的观念和习俗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岁月的冲刷和积淀形成了,因而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要想一朝转变、一刀根治,并不符合客观实际。即便有“特效药”,效果也未必好。如果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反而会适得其反,产生更大的副作用。因此,移风易俗还须施以潜移默化之道,方能收获润物无声之效。

  移风易俗不能贪大求全,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农村要移、要易的风和俗不是一件两件,如果妄图通过移风易俗,就一次性彻底给农村改头换面,同样不符合客观实际。还须从细节入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逐一攻破。黄坞自然村生日捐款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从当地人过生日给村民发寿饼的习俗入手,将节省的寿饼钱捐为爱心款。通过这样一个具体习俗的转变,带动了人们整体思想观念的转变,进而形成了整个村的良好风气。风气正了、民风好了,其它陈规陋习也就自然而然会得到根除了。

  移风易俗很重要,所以等不得;但移风易俗又很特殊,所以急不得。无论清理一个陋习,还是倡导一个新风,都不是易事,需要有绣花的“巧”功和“细”功。

来源:中国文明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6352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