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中国节·中秋 网络中国节·中秋 | 守护好我们的“月饼文化”

网络中国节·中秋 | 守护好我们的“月饼文化”

ER9A1337(4024085)-20220905095003

石斐 摄

中秋佳节临近,又到了月饼热销季。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密切关注“四风”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对豪华月饼、“天价月饼”问题及时纠治,不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

当前市面上的月饼,主要以包装简约的散装月饼和价格实惠的中低档礼盒月饼为主,礼盒材质也基本为常规的铁盒或纸盒,以往包装华丽、价格高昂、馅料珍稀的豪华月饼、“天价月饼”已少见。许多网友感慨月饼“包装越来越简朴,馅料越来越丰富,价格越来越亲民,真正回归了传统食品的属性”。一盒月饼的包装、用料和价格之变,折射出中央八项规定给社会风气带来的悄然转变。

曾几何时,里三层外三层、镶金边贴红木等过度包装的豪华月饼五花八门,每盒价格动辄上千元,加之有的礼盒中再搭售价值不菲的茶叶、红酒甚至奢侈品,导致行业乱象层出不穷。殊不知,月饼被过度包装、贴上“天价”标签,既易滋生腐败,也直接影响社会风气。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月饼从一度花式包装的“豪华礼品”逐渐回归大众食品定位。

不过,近日“茅台月饼”被炒到658元的高价一事再次警示我们:纠治豪华月饼和“天价月饼”仍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所以,在临近中秋佳节之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社会上的“豪华月饼”“天价月饼”的监管,是旨在通过对“月饼文化”的正本清源,使我们更好地热爱我们的“中秋文化”,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进而起到对社会风气“扬清扶正”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这不禁让我们回顾“中秋文化”“月饼文化”的历史传统。从民族的文化心理来看,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节日、重视传统且极具人情味儿的民族。在古代的文人笔下,杜甫的中秋节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居易的中秋节是“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苏轼说中秋节是“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辛弃疾眼中的中秋节是“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在这些美妙的诗句中,洒落的是人间情,描摹的是世间态,抒发的是团圆意,表达的是回归心,寄托的是幸福的期盼,蕴含的是美好的渴望,诉说的是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这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中秋文化”的诗意和人文理念。

对于年复一年的节日,大自然本身不过是遵循着一种自然法则在不息地运行。而人类却本着自身的生活需要、认识能力和情感需要以及精神诉求,去赋予它一定的内涵和标志,于是它就要和人们的生活、思想、感情发生许多关涉,这就有了节日的概念,产生了对节日的文化感怀。

民族学告诉我们,各种文化程度、文明程度不同的民族,对于节日大都有隆重的表现和很强的仪式感。而文人尤其是诗人是分外敏感的,对于中秋节——这样一个明月高悬、千里婵娟、家家团圆的重要标志,不免有一番感慨,比如“一年又是月圆时”之类的长歌短咏。其实,这和到了春天草木要发芽长叶开花是一样的。所以,对于诗人的这种节日情怀,很容易理解。对文人来说,中秋佳节,不只是一个岁月时节,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包含着美好希望和期盼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所以,自古至今,对于中秋节的情结,或许我们每一个人的感受与体味有所不同,但这已成为我们的一种集体文化意识,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历史文化记忆。

这告诉我们,我们不能缺失对“中秋文化”的诗意与人文的尊重,不可用功利化、消费化、庸俗化的态度对待“月饼文化”“中秋文化”。如果我们忘记了传统,传统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少,我们的精神上就没有了“根”,就会把传统丢失了,把我们美好的东西丢失了。

所以,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敬畏的心”,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向传统、向文化表达敬意,守护好我们的历史传统,守护好我们美好的“中秋文化”“月饼文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6400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