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玉山 【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寿饼钱“捐”出乡村文明新风尚

【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寿饼钱“捐”出乡村文明新风尚

“一个寿饼值几个钱,但我们村靠着每一次寿宴省下来的寿饼钱不仅硬化了村路,安上了路灯,还加固了河堤!”近日,在玉山县下镇镇双元村黄坞小组大塘坝前广场,双元村党支部书记刘杰指着一排排村民生日捐款信息的功德碑上说。

国人重情,人情往来有助于增进亲朋好友间的感情交流。

黄坞小组有一个习俗,老人60岁之后满十过寿辰都会给村民发寿饼,家有多少子女就每户发多少个寿饼。“别小看你来我往的寿饼,累计起来还真不是个小数目。”黄坞自然村村民理事会会长吴献华算了一笔账,一个老人过生日发寿饼,全村260多户,最少也要1000多元。

黄坞自然村村民理事会有5名成员,通过村民自选,由村里党员、乡贤、德高望重的村民组成。

“将节省的‘寿饼钱’捐为爱心款,用于水渠维修、路灯维修、村路维修、帮扶助困等,不仅能移风易俗,还能让自己的生日过得更有意义!”该村首届村民理事会的提议得到村民们的一致赞成,将发寿饼的习俗变成爱心款的善行,每次办寿宴都捐赠几百元到数千元款额,这一善举延续了20余年。

目前,黄坞村的功德碑及凉亭四壁上雕刻的捐款人数达100多人,金额达5万多元。

“除了捐寿饼钱,我们在外务工的村民也自发参与积极捐款,近几年,村民理事会陆续收到爱心捐款近200万。黄坞小组道路硬质化,路灯,老年活动广场等各项建设资金大部分来自村民自发捐资。”该村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效能,尊重村民主体地位,通过村民理事会、村规民约等形式,将破除陈规陋习常态化,让移风易俗的益处看得见、摸得着。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玉山之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6469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