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当春天轻盈的脚步踏上这片丰饶的土地,沉睡的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美丽的小镇如同一幅润色完毕的油画,青翠欲滴,美不胜收——下面就请跟随笔者的脚步,一起领略美好樟村。
樟村镇,坐落在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三清山脚下,位于玉山县西部,东接怀玉乡,南毗临湖镇,西邻广信区,北攘德兴市,是玉山县西乡片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樟村境内群山环抱,山清水秀,人文荟萃,交通便捷,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素有“小玉山”之称。
旅游路线:周公源瀑布→连心园→旗山→叶虞仲墓→黄荆坝一河两岸
周公源瀑布位于樟村镇墩头村岭脚底小组,高80余米,是玉山县境内最高的瀑布,水源鸦山,属山泉水,清澈通透,气势磅礴,景色秀丽奇特。立于远处,便可遥听飞瀑的轰隆之声,如虎啸、似龙吟,震动山岩;举目远眺,宛如一条白带挂于山岩之间,色彩分明。人行至瀑布之下,巨瀑飞流而泻,水流如万马奔腾,声如雷鸣,震耳欲聋;浪花飞溅,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有如无数明珠洒落人间。
连心园坐落于樟村镇青山坝村,为一座小型四合院,其内文化底蕴深厚,特设书画室、阅览馆、文化活动室、宣讲室等,为周边居民提供了精神滋养之所。庭前亭后还设有锻炼器材,供游人休憩赏玩。每逢春日,园内桃花盛开,点缀其中,自成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旗山位于樟村镇雁门村,山脉自西向东,至此九十度转折向南而去。从老屋看去,宛如一面旗帜,因而得名旗山。旗山最美莫过于雨霁,炊烟袅袅升起,爬至山腰便不再往上,转而平着飘摇徘徊,如玉带缠在旗山腰间;旗山脚下居万户,千里沃野尽花香。
在南源村的天池山麓,静静地躺着一位大宋御史官,拨开葳蕤草木,冰冷的青石碑上中间一行竖排字特别醒目:封御史中丞葉公虞仲之墓。
叶虞仲原名璨,字晦之,御笔改名虞仲,字圣参,北宋中期玉山县人(出生地今樟村镇南源村)。登宋皇祐乙丑年(1049)进士,系玉山县有记录以来的第一位进士,授御史儒林郎,秘书省校书郎,封州司户参军转朝请大夫。宋神宗熙宁间推行变法,叶虞仲因对新法有异议而受排斥,由殿中御史中丞贬为江州知州,元丰间任睦州通判。
《江西通志》卷八十五(20)载:“叶虞仲,字圣参,玉山人,皇佑进士,通判江州,持身廉谨,贫甚,至不给饘粥。有邦人解官归者,遽置田数十顷,以夸虞仲,虞仲笑曰:吾贫,不能办此,请以二十柜书当之。”
叶虞仲一生以清廉见称,生活清苦,常连稠粥不能自给。曾有本县为官者退休后置田千亩,并在虞仲前炫耀,虞仲笑着说:“我无此能力,只有二十箱书而已。”子叶大用,官至西京兵马副都监,在与金兵作战中,只身陷入敌阵,骁勇奋战,完身而归,宋高宗亲书“拔身归国,节义可尚”八字赐之。
若来到樟村集镇,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黄荆坝一河两岸的秀丽风光。河两岸的临江路房屋颜色灰白,呈徽派风格;路面用细块的青石铺成,清幽古朴,沿路装饰着形态各异的彩灯。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堤岸边有草地、亭子供人们休憩;新架的吊索桥不仅方便了两岸人民的交通,更成为了古朴的景观。
沿河岸行走,偶一抬头,能看见高大的樟树、古朴的亭子、充满年代感的房屋;粗壮硕大的古樟树犹如一把巨伞,枝桠旁溢,斑驳树影投于清水之上,人行其间,颇有种身在闹市而幽居山林之感。
过了桥头,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房屋,灰墙白瓦,整齐洁净。它们或静立堤前,参差如错落有致的林木;或默矗河边,整齐如受阅的士兵;或隐约树间,被青树翠蔓蒙络着、点缀着——此时,房、树、水、堤与天地色彩和谐成了一个完美世界。
至此,美好樟村一日行圆满结束。抬头仰望,夕阳的余晖已悄然隐退,当夜幕降临之时,取而代之的是繁星闪烁的银河,如同一幅流动而细腻的织锦悬于天幕之上。这是独属于乡村的宁静与柔美,让我们共同期待着下一次的相遇,再次踏上美好樟村之行,创造更多璀璨回忆。
来源:玉山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