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抓落实年 空间再造,烟火满街,这座城市“颜值”拉满

空间再造,烟火满街,这座城市“颜值”拉满

“从“微改造”到“大提升”,从“老破旧”到“精而美”,一个个惠民项目的实施,是樟树推进城市更新、补齐民生短板、提升生活品质和城市颜值的有力见证。”

作者 | 周凤荣 杨昌 邹水娟

题图 | 夜色下的樟树市区灯火璀璨

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停车不再一位难求,闲置的角落化身乐园……那些融入百姓日常的“小确幸”,正悄然汇聚成城市内涵式发展的坚实支撑,让城市之美兼具动人“颜值”与惠民“温度”。在樟树,一场聚焦城市所需、群众所盼的城市更新行动正在悄然开展。从“微改造”到“大提升”,从“老破旧”到“精而美”,一个个惠民项目的实施,是樟树推进城市更新、补齐民生短板、提升生活品质和城市颜值的有力见证。

从“有居”到“优居”

沥青路面干净平坦、停车位整齐划一、健身广场设施齐全、强弱电管线全部入地……走进鹿江街道百福花苑小区,这个有着近2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改”出了1098户居民的新生活。

“小区改造前污水积留,车子也没有停车的位置,改造后雨污分离,积水的问题解决了,车位也有了,还增加了电动车车棚,路平了、灯亮了,环境更整洁了。”家住百福花苑小区的杨女士,对改造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

改造后的樟树百福花苑小区。

百福花苑小区是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适老化程度不足、停车位少、路面坑洼不平、绿化程度不够、排水系统不畅,在经过路面、综合管网、绿化亮化等方面的改造升级后,小区的整体环境大为改观,居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

午后,阳光正好。李大爷伴着悠扬的乐曲锻炼身体,80岁高龄的他依旧精神矍铄。“出小区锻炼,家人不放心。现在改造好了,我们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锻炼。”李大爷笑意盈盈。

百福花苑小区的转变,是樟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樟树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57个,让18506户居民实现“优居梦”。与此同时,老旧电梯更新也在稳步推进。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环境,暖的是人心,彰显的是一座城市的温度。在樟树,这场关乎民生福祉的改造行动,正让一个又一个老旧小区褪去旧颜,焕发新活力。

“城市改造不仅要‘改面子’,更要‘补里子’‘强底子’。”樟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采用“改造+长效管理”模式,推动物业规范化服务,让改造成果长久惠及居民。

以“微更新”激活低效空间

“以前这里是一片空地,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现在变成小公园了,晚饭后和老伴来这里走一走,舒心。”正在四小规划路口袋公园散步的鹿江街道边街社区的王大爷谈起家门口变化,脸上洋溢着笑容。

城市的发展,生活的品质,不只在于大楼的高度,更在于公共空间的温度。近年来,樟树市以“绣花功夫”盘活城市“边角料”,让“零碎空间”焕发绿色生机。

利用城区空闲及边角地块,陆续新建、改建了一批口袋公园和小花园,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标准,通过巧妙布局,新增健身器材、休闲凉亭、绿化及步行小道,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绿色福利。

俯瞰樟树市沿江公园健身广场。

这些“见缝插针”式的小微空间更新,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重塑着市民的生活方式。

在福城街道药市小区,修缮中药城“碾槽”代表性构筑物,留住“中国药都”独有记忆;对盐城大道两侧私垦菜地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再造3.85万平方米公共绿地;在葛玄路两侧、滨江新城等10多处闲置空地种植观赏花卉,打造群众身边的诗意栖居空间。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向来以人的宜居和乐居为目标。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取决于有多少高楼大厦、人文景观,而是在于它能让人感受到的舒适温度

樟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小微空间改造,以最小干预达到最大效果,让市民在细微处感受城市温度。”

截至目前,樟树市已建成“口袋公园”、小花园等小微空间项目30余个,新增及改造绿地面积超10万平方米,不仅为城市增添了色彩与生机,更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

功能焕新翻腾满街烟火

夜幕降临,新民夜市灯火璀璨,此时也迎来它一天中最沸腾的时刻。“鱿鱼须、铁板豆腐……”在这里,贩卖吆喝声、市民欢笑声相互交织,翻腾起满街的烟火气。

回味鲜货烧烤店老板熟练地翻动烤串,手上根本停不下来,他乐呵呵地告诉笔者:“这里人气旺,给我们小商户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生意很好。”

这里曾是拆迁闲置地,如今被打造成潮趣十足的夜市。14个集装箱店铺、互动灯光装置与水幕秋千营造出浓厚的烟火气,形成集“吃游购娱”为一体的大众喜爱地,是樟树夜间新地标。樟树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期间,新民夜市日均客流超7万人次。

樟树新民夜市游人如织。

“之前这里围着围墙,里面长满杂草,影响市容还浪费土地。”住在附近的居民刘女士说,如今这里已成为她和家人每晚散步必到之处。

沿江公园的改造同样令人耳目一新,融入了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施及儿童娱乐设施,成为全天候吸引人气的城市公共空间。

傍晚时分,记者在现场看到,健身区满是锻炼的市民,篮球场上年轻人挥洒汗水,跑道上散步人群络绎不绝。升级改造后的沿江公园人流量增加了近3倍,人气带来消费需求,公园周边的便利店、饮品店营业额提升明显。

“以前来公园主要是看看风景,现在能打球、健身,待的时间更长了。”正和朋友打羽毛球的市民王先生说。

今年7月以来,“赣超”(江西足球超级联赛)在樟树举办,一场场比赛,成为引爆夜经济的又一推力。每到比赛日晚,樟树体育中心灯火通明,场内球迷呐喊助威,新民夜市和沿江公园等7个户外大屏前聚满了观众,周边的餐饮店生意红火,外卖小哥忙碌地穿梭其间。

赛事不仅促进了消费,更改变了市民的夜间生活方式。“赣超”赛事期间,市民纷纷带着孩子、走出家门感受比赛氛围,享受都市生活。

当拆迁闲置地变身流光溢彩的新民夜市,当沿江公园融入活力四射的体育元素,当一场场“赣超”联赛让市民夜晚走出家门,这满街翻腾的烟火气,正是一座城市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生活方式的再造,”樟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更精细化、更人性化的城市治理方式,让城市空间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

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小微空间整治,从修补一块砖到点亮一盏灯,从打造一片花海到激活一条夜市,樟树的城市更新正从单一的物质环境改善,转向综合性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

走在今天的樟树街头,曾经的老旧小区换新颜,曾经的闲置角落变身活力空间,曾经的民生痛点变成幸福支点。这座城市,正以一场深刻的城市更新,稳稳托举民生幸福。

来源:当代江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4110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