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先进带后进、以点带面,全面形成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改革的“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浓厚氛围。近期,玉山县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五个100”系列群众评议活动,经过群众评议、村级推荐、乡镇筛选、县级各相关部门商讨,层层评选汇总后,选出我县14个移风易俗“五个100”先进典型代表,现将婚事新办“好公婆”2户相关事例刊播如下:

易新建,三里街社区居民,她和丈夫姜法翰有一个三代同堂之家,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是邻里们羡慕的家庭。她的婆媳关系融洽,视儿媳如亲生女儿。儿子经常出差,而儿媳妇每天忙于上班,家里有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所有家务活和照顾小孩的任务基本落在她和老伴肩上。每天忙里忙外,夫妻两人分工明确,互相帮衬,从不叫苦叫累,和儿媳相处10年从来未红过脸。
她践行婚事新办,积极鼓励儿子儿媳参加集体婚礼,传扬文明理念,不炫富攀比、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儿子儿媳也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举办了新式文明低碳婚礼。
她与邻里关系和睦,引导家庭成员孝老敬亲。她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只要邻居有困难,她都会主动地伸一把手。她丈夫姜法翰,食品公司下岗职工,没事在家就帮忙分担家务,他平时注重节俭,儿子、媳妇给他买礼物都是偷偷地买,生怕他不要,总是先买后说。他们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家里有什么事情都是互相商量,共同解决。平常的点点滴滴却无不展现他们好婆婆、好公公的形象。
有一次,雨下得很大,儿媳妇忘带雨具。姜法翰冒着雨蹚着水去给儿媳妇送伞。他虽然打着伞,但全身还是被雨水打透了,看到儿媳妇在单位门口徘徊,赶紧把伞递给儿媳。
儿媳感冒了,易新建亲自泡好午时茶端楼上去,经常对儿媳说:“我们没有生到女儿,你就是我们的亲女儿。”儿媳每当与朋友提起公婆,都说公婆就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对自己。邻居聚在一起常说,易新建、姜法翰夫妇是好公婆,真的是当之无愧呀。
人们常说,世上的关系最难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但易新建却是左邻右舍出了名的好婆婆。有人问她做好婆婆有什么窍门时,她却说:“人和人之间都要换位思考,老年人和年轻人在思想上又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和睦主要靠彼此宽容,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年轻人。”

谢玉英,一个平凡无奇的农村妇女,可在儿女儿媳心中,她是一个好妈妈,好婆婆。她就是南山乡王坊村鳞鱼山村民,虽然低学历,可身上却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
谢玉英,一生育有2个儿子和1个女儿。在她的辛勤培养下,几个孩子现都已成家立业,一生操劳的她,现如今儿孙满堂,但仍然为儿女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平时很节约,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从不乱花一分钱,不仅自己如此,也教育自己的儿子儿媳也要这样做。平时儿子儿媳工作事业繁忙,她就在家准备一日三餐,接送孙子孙女上学放学,洗衣叠被,任劳任怨。
一直以来,谢玉英夫妻俩始终践行婚事新办理念,不炫富攀比、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儿子儿媳结婚时,谢玉英没有要求对方丰富的嫁妆,儿媳家里也只是象征性收取一点点彩礼,并接受谢玉英提议在家举办新式文明低碳的婚礼,并付诸实施,为邻居喜事简办带了一个好头。
生活中,谢玉英夫妻俩是左邻右舍出了名的好公婆,和儿媳相处十几年里,夫妻俩对两个儿媳更像是对待女儿一般的呵护,从未红过脸。孝顺的儿媳也待公婆如亲生父母,儿媳每天下班回家都要和公婆聊聊家常。闲暇时,儿媳更是公婆的贴心小棉袄,积极帮家里做家务,和公婆一起下地干农活。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玉山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