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省“四个100”文化导师中的非遗传承人朱国彬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刘树桢走进玉山中等专业学校,在非遗玉山罗纹砚实训基地为学生们带来别开生面的文化课堂。活动通过非遗技艺实践与摄影艺术教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活起来”,助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增强文化自信。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玉山罗纹砚制作技艺首次纳入玉山中等专业学校第二课堂选修课程。非遗导师、市级非遗传承人朱国彬以“花”为主题,向学生讲授罗纹砚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及雕刻技法,并指导学生动手完成创意雕刻作品。“非遗传承面临人才断层的困境,希望通过实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这门技艺。”朱国彬说。学生们在雕刻中融入花卉元素,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感受到传统工艺的创新魅力。

与此同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刘树桢为学生们开设了专题摄影课。他结合非遗技艺拍摄场景,讲解构图、光影运用等实用技巧,指导学生用镜头记录罗纹砚雕刻过程及作品细节。刘树桢表示:“摄影不仅是记录,更是对文化的深度解读。希望同学们能用影像传播非遗之美。”

玉山中等专业学校2024级学生吴书豪在课后展示了自己的罗纹砚作品,他兴奋地说:“朱老师的课让我对罗纹砚有了更深的认识,动手雕刻的过程让我体会到非遗技艺的精妙。”许多学生表示,通过第二课堂找到了兴趣方向,并在实践中提升了专注力与创造力。

据玉山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缪媛曼介绍,玉山中等专业学校始终将第二课堂作为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阵地,目前已形成涵盖文化、艺术、科技等47个社团的多元体系。她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让非遗技艺真正‘传下去’。”
此次“双师进校园”活动,不仅为学子搭建了接触传统文化的桥梁,更通过“技艺+艺术”的融合教学,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玉山中专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探索传统文化育人新模式,助力非遗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记者 吴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