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记者 罗希)盛夏时节,赣鄱大地处处涌动着青春的气息。江西多所高校组建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农动能,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青春篇章。

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大埠乡的养蜂基地,江西农业大学“兴农‘蜜’方”三下乡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蜂箱监测系统正在运行。监测系统可以实时采集蜂群健康状态、蜂蜜产量等数据,蜂农只需轻触屏幕就能掌握蜂群动态。
调研期间,“兴农‘蜜’方”三下乡团队先后深入了江西九江永修县深山蜂谷、江西赣州安远县天心镇、石城县琴江镇等地,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样本采集等方式,累计调研蜂农100余户,收集产业数据1200条。针对调研发现的蜂种退化、技术滞后等问题,团队因地制宜,联合当地政府构建“蜂业+”融合发展体系。在石城县,团队创新开展了“莲蜂共作”生态种养模式,通过蜜蜂授粉技术,当地特色白莲坐果率提升了25%以上,既提高了莲农收入,又为蜂农开辟了新蜜粉源。在此基础上,团队还将“多箱体”养蜂技术和“后成熟柜”成熟工艺广泛应用于江西赣州赣县区、安远县等养殖集中区域,向各基地捐赠了上百台浅继箱,有效推动了山乌桕蜂蜜提质增产。“专家们的指导既专业又实用,让我们真正掌握了现代化养蜂技术,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赣县区长洛乡蜂农上官恩伟表示。

为了助力蜂产品销售,团队在安远县指导返乡创业青年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培训蜂农学习直播带货技能,让山里的百花蜜通过“云端”销往全国。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吴小波表示:“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数字技术与传统养殖经验深度融合,既要守好‘老手艺’,更要拥抱‘新技术’。石城的‘莲蜂共作’模式就是传统农业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典范。”
距井冈山仅百余公里的江西吉安万安县罗塘村,豫章师范学院“薪火新声”实践队也在这里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思政课。实践队走进富硒水果基地,在当地企业生产车间实地探究富硒农业带动农民致富的路径与模式,理解“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深刻内涵。调研结束后,在罗塘村互助养老之家,队员们为老人们准备了一场温馨的饺子餐,用实际行动传递关爱,践行青年担当。

在江西宜春樟树市吴城乡,江西中医药大学“青春乡音”服务队的队员们也深入田间地头看变化、走进农家院落听需求。在全国枳壳种植核心示范区,万亩绿浪翻滚,技术员介绍的“标准化种植+深加工”模式令实践队员们深感振奋:“在高科技的模式下,枳壳产值做到了3年翻番,实现‘绿叶子变金票子’,这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大家纷纷表示,将带着这份扎根乡土的匠心,把实践中的收获融入专业学习,用青春力量回应乡村期盼。

当青春脚步行走在赣鄱热土,一颗颗年轻的心开始与江西同频共振,为当地发展注入动能。在赣州市赣县区长洛乡党委书记欧阳芳丽看来,江西农业大学“兴农‘蜜’方”三下乡团队不仅带来了智能蜂箱和智慧技术,更带来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不仅解决了当下的生产难题,更播下了产业振兴的希望种子。这些充满活力的青春身影,正持续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内涵。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