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忘来时路 奋进新征程 母亲带牺牲儿子照片看阅兵:文峰,一起看看强盛的中国!

母亲带牺牲儿子照片看阅兵:文峰,一起看看强盛的中国!

曾财凤受邀在北京天安门观礼

曾财凤在北京的展牌前留影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周雪莉摄影报道:天安门前,70多岁的曾财凤老人双手微微颤抖,小心翼翼地取出儿子的照片,轻轻擦拭,眼神里满是温柔与思念。“文峰,你生前没到过北京,妈妈今天带着你来了。”这一声轻唤,穿越了三十一年的时光,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眷恋。

赴京观礼:荣耀与挑战交织的旅程

9月5日,吉安市泰和县冠朝镇下坑村,曾财凤老人的家静谧而朴素。墙上儿子刘文峰21岁时的照片,永远定格了他年轻的面庞。这位为保护国家财产英勇牺牲的烈士,生命虽短暂,却如星辰般闪耀。

刚刚从北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归来的曾财凤,目光久久停留在儿子照片上。作为烈士家属代表受邀赴京观礼,对这位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村老人而言,既是无比光荣的使命,也是充满挑战的旅程。

“我去北京,心里好开心、好激动。”曾财凤乡音浓重,难掩激动。她坦言,独自前往北京有些害怕,毕竟从未出过远门。但在家人和乡亲们的鼓励下,她鼓起勇气踏上了前往首都的路。“身边人都鼓励我,说党和国家重视我,我一定要去。”这份支持,让她坚定了前行的脚步。

观礼现场:带着儿子共赏强盛中国

“在天安门现场看阅兵,太震撼了!看到我们国家先进的武器,现在中国真的很强大,不会再受人欺负了。”曾财凤老人兴奋不已,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当时,她像往常一样,取出随身携带的儿子照片。三十一年来,无论走到哪里,她都要带着儿子的照片。“文峰,你牺牲了,国家没有忘记你,30多年来一直记着你。”她对着照片轻声诉说,仿佛儿子就在身旁,“妈妈现在坐在天安门广场看阅兵,相信你也在天上看着吧。”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母子俩跨越生死,共同见证着祖国的强盛。

刘文峰烈士塑像

刘文峰在部队时寄回家里的信

组织给刘文峰追记二等功

青春定格:英勇无畏的年轻烈士

刘文峰,1973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冠朝镇下坑村。1991年12月,他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一总队二支队,任副班长。

然而,命运在1994年1月5日凌晨无情转折。执勤时,刘文峰发现盗窃分子偷盗国家财产,为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他与盗窃分子英勇搏斗,被匕首刺中腹部。经抢救无效,于1994年1月7日在部队医院壮烈牺牲,年仅21岁。

刘文峰生前在部队表现极为突出。入伍不到一年,他就凭借出色表现被提升为副班长,成为连队骨干。他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曾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他先后五次主动参加抓捕盗窃犯行动,三次受到嘉奖,一次被评为优秀义务兵。

在他的日记中,留下了掷地有声的誓言:“每一位战士都要有足够的勇气来忍受与亲人分别的痛苦,因为我们相信,比个人的爱情和幸福更重要的,是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短短几句话,尽显他对祖国的忠诚与担当。

刘文峰牺牲后,支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表现,报请上级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中共正式党员,并追记二等功。

家国情怀:英雄背后的温暖与担当

曾财凤家中,保存着大量刘文峰生前的物品——《水电战士的风采》纪念册、荣誉证书、相册以及与家人往来的书信等。这些物品,真实记录着这位年轻战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翻开1993年9月15日刘文峰写给家人的信,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国家和家庭的深刻理解:“宁愿我一家不圆换来万家团聚,作为军人,祖国这个大家庭比小家庭更重要,当兵就会有牺牲,而且你要随时都有牺牲的准备。”这封信,是他对军人使命的坚定承诺。

曾财凤回忆起儿子的点点滴滴,眼中满是骄傲:“他从小就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初中时,主动帮助一位摔伤的老人,事后从未向家人提起,还是村里人告诉我的。”这份默默奉献的精神,从小就在他心中扎根。

刘文峰的妹妹说:“哥哥从小就爱学习,爱看书看报,看到值得学习的地方,就会用剪刀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

曾财凤时常拿出儿子的相片思念

怀念传承: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

曾财凤将这次北京之行视为家族的最高荣誉。“要让子子孙孙都好好读书,长大后为国家作贡献。”她坚定地说。

在曾财凤看来,儿子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着。“文峰应该会想,我们国家如今这么强大,牺牲也是光荣的,为国家奉献,牺牲了也是值得的。”她坚信,儿子的牺牲是有价值的,是为了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我儿子常说,没有国哪有家。”曾财凤抚摸着儿子的照片,“和国家比,小家不重要。”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儿子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要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

来源:大江新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3670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