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逐“绿”而行 赣鄱生“金”】 江西乐安:竹海点翠生金 生态产业富民

【逐“绿”而行 赣鄱生“金”】 江西乐安:竹海点翠生金 生态产业富民

编前语:

赣鄱大地,抚河之滨,一场关于生态、文化与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在精彩上演。近日,记者跟随“绿水青山生金记·乘文化之舟邂逅历史之美”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脚步,深入抚州的乐安、广昌、黎川三地,试图解码这片红色热土、才子之乡如何将厚重的历史文脉与优越的生态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央广网抚州9月23日消息(记者周蓓)从遍布革命印记的红色热土,到竹海连绵的绿色宝库,再到古樟参天、古村流韵的历史长廊,乐安,这个位于江西腹地的县城,正以其独特的红、绿、古三色资源,书写着一部生动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篇章。

江西抚州乐安县谷岗乡四青村竹林翠绿(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9月23日,记者随采风团深入江西抚州乐安县,探寻这个拥有红色基因、绿色底蕴和古色韵味的县城,如何让三色资源交相辉映,奏响生态价值转化的新时代乐章。

走进乐安,采风团就被乐安的绿意所包围。全县70.43%的森林覆盖率,40万亩竹林,构成了巨大的绿色宝藏。在乐安竹笋文化馆,一场关于“点竹成金”的故事正在上演。

“一辈子,就做好一根笋,这根笋就是乐安竹笋。”今年61岁的江西广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华,与竹笋打了40年交道,是乐安竹笋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他回忆,40年前,竹笋原料每斤仅售0.23元,如今经过精深加工,产品价值跃升至每斤15元,远销全球27个国家。乐安竹笋实现了从原始粗放到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的精彩蜕变。

乐安县竹海(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2024年,仅广雅食品一家企业营业收入已突破4.2亿元。乐安竹笋何以香飘世界?答案写在扎实的产业实践中。

靠山吃山,念好“竹”字经。乐安是一片被竹林深情眷顾的土地,湿润的红壤与黄壤,独特的山区小气候,孕育出乐安竹笋鲜嫩脆爽、清香甘甜的独特品质,这是大自然赋予的底气。

现代化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有序地进行分拣、包装乐安竹笋(央广网记者 周蓓 摄 )

在竹笋文化馆旁的现代化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有序地进行分拣、包装。54岁的曾新骄在喷码流水线上熟练地操作着。“以前竹子、笋子多是自家用,卖不出价钱。现在可不一样,咱们的竹笋都出口到国外啦!”作为本地居民,她在工厂工作了20多年,每月工资5000余元,对这份离家近、收入稳的工作十分满意。在乐安,像曾新骄这样因竹笋产业而获益的群众不在少数,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群众手中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成效既写在数字里,更写在百姓的笑脸上。近年来,乐安县立足资源禀赋,将竹笋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已形成集种植、加工、研发、品牌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其竹笋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17%,畅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超过3000万美元,竹笋产业已成为带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实支柱。

“绿色乐安”的生动故事,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描绘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谐画卷。

记者手记:

红色是根,绿色是本,古色是魂。在乐安的3天采风中,记者深切感受到,通过做好“保护与利用”文章,推动“生态与产业”融合,挖掘“历史与文化”价值,乐安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优美的环境靓起来,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这片红绿古三色交织的土地,以其生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化传承亦是发展动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3760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