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
对于千年瓷都景德镇而言,窑火是灵魂,工匠是根基。因为景德镇海纳百川的胸襟,因为能工巧匠们的探索与传承,才有了千年瓷都2000多年冶陶史,1000多年官窑史,600多年御窑史……
如今,杰出的工匠们,有了新的称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正在雕刻素坯
施釉时一手定乾坤的叶冬喜,青花绘画博古通今的孙立新,带着他们的独特技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吴江中,将“春碗”搬进了春晚,为首个“非遗版”春节增光添彩;傅长敏沉潜古法,又锐意求新,为粉彩瓷器制作技艺注入了全新活力;蔡文娟的团队,以“00后”设计师创意+老师傅把关,让非遗走进日常生活。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市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并殷殷嘱托:要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今天的景德镇,正沿着总书记擘画的路径,以守正创新的姿态,构建起陶瓷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非遗保护传承制度更加完善、理念深入人心,非遗更加见人见物见生活、可知可感可体验。

点火烧窑
见人:看得见的“匠心”
“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自古以来,陶瓷制作,工序繁多,分工精细。如今,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手工制瓷作坊。
一间老作坊,就是一条相对完整的制造流水线。作坊朝阳的正间,匠人们在此各司其职。揉泥,泥料被反复摔打,发出闷响;拉坯,转轮沙沙转动,师傅双手一拢一抬,器型便圆满而立;利坯,运刀精准,泥料簌簌落下……

工匠正在搅车
9月25日下午,大雨骤降。晾晒在作坊院场上的瓷器素坯被打湿,没一会儿,雨水积满,又从碗口溢出……
“咕噜——”
叶冬喜将一只素坯碗微微旋转浸入釉水中,又快速拿起。碗入釉水时,碗口水面保持毫厘间距,釉水却不没入碗内。这道工序,是施釉里的蘸釉步骤,须在挖足之前进行。
他从事施釉工作已经四十多年了,这门技艺的要领就是心要静、手要稳、眼要准。游客涌入作坊避雨,不少人被叶冬喜的操作吸引,并为之折服,大家拿出手机拍摄记录,发出阵阵赞叹。
这样的场景,早已是作坊的常态。两年间,人们目光的落点——不再只有完美的成品,同样也在一双双造就完美的手上。
匠人们,从器物的背后,走进了观众的视野。

游客在驻足欣赏叶冬喜施釉
今年58岁的孙立新,犹记得两年前的景象。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景德镇市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考察,作为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孙立新,为总书记现场展示了青花绘画技艺。
“总书记接见的,都是咱们来自基层一线的手艺传承人。”孙立新回忆道,总书记问得很仔细,问题很专业,内行!
“总书记这么关心我们,我顿时觉得身上多了份使命感,必须把老祖宗的技艺更好地传下去!”孙立新感慨道。

孙立新在向游客展示他画好的图案
多年来,孙立新将自己的技法免费倾囊相授,目前,六十余名弟子在孙立新的悉心培育下,让这门非遗技艺的火种得以延续。
“景德镇的美是发展的。”孙立新由衷地说,这里自古以来是码头城市,流动性非常大。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进来,传承前人的手艺,又创新出自己的东西。“这是我们景德镇的特色,我觉得更是景德镇文化生生不息的一种方式。”
见物:器以载道
china,小写是瓷器,大写是中国。器以载道,自古以来,陶瓷就是传递东方美学、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且重要载体。能人巧匠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塑造陶瓷的器型与纹饰,例如,福禄双全的葫芦瓶,多子多福的石榴纹,清廉高洁的莲瓣纹……将抽象的文化观念,化为可触可感的艺术。

吴江中作品:四时祺祥艺术瓷盘
2025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1月28日除夕夜,央视春晚舞台上,一只正德青花斗彩特大碗惊艳亮相——这只被命名为“春碗” 的大型瓷器,是景德镇为纪念春节申遗成功的献礼,更是千年制瓷技艺与民族文化的璀璨结晶。
圆碗,盛载幸福圆满之意,碗口直径1米呼应“非遗版”春节元年;碗身环绕隶、篆、行、楷、草五体“福”字,寓意五福临门;还有“贴窗花”“舞狮”“舞龙”“放鞭炮”“团圆饭”“看大戏”六大年俗场景活灵活现。
担任“春碗”制作环节负责人的吴江中,是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擅长大件瓷制作。

春碗样品
大件瓷,是景德镇制瓷技艺的巅峰象征,制作过程充满挑战。
吴江中曾做过一只盘器,用了一吨的泥料。拉坯时,七八个身强体壮的汉子齐上阵,两人主打,其余人辅助。为了更好地操作,匠人要近乎趴着拉坯,这时就需要有人在身后扯着腰以保持平衡,架势形如纤夫拉船。与之不同的是,拉坯时不喊号子,众人须保持安静,同频呼吸,才能精准掌握力度,坯体才能厚薄一致。
然而,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手工制瓷技艺,却因大件瓷烧制难度极高、成功率低、市场式微等因素,而濒临失传。
守护非遗技艺,就是在延续文化记忆!

吴江中正在创作
“景德镇大件陶瓷在全世界独树一帜,不能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于是,吴江中毅然投身破局之路。他创造性地将大件瓷器的拉坯、盘泥条成型等复杂技艺引入瓷器制作,同时,优化泥料配方与窑温控制,逐步攻克大件瓷在成型与烧制中的诸多难关,让传统技艺在当代绽放新光彩。
吴江中获评2024“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他深感重任在肩。“陶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大件瓷器则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空间。”吴江中说,今后,他将继续推动大件瓷器走进现代生活,让更多人透过陶瓷作品,感受色彩的魅力,感受非遗的生命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见生活:从展柜到日常
毛笔轻勾慢染,素净如玉瓷板上,点点红梅、婀娜的仕女身姿、朱红的衣袂渐次浮现,一幅踏雪寻梅图在傅长敏笔下悄然成形。傅长敏,也是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擅长粉彩技艺。她出生于陶瓷世家,作为家族第四代传人,她的每一个笔触都承载着百年技艺的沉淀。“没有传承的创新是空中楼阁”,这是傅长敏常挂在嘴边的话。

傅长敏
在常年的实践过程中,傅长敏还发现,技艺的延续,始终离不开人间烟火的滋养。“非遗在市场中,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有市场,就有就业,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学习这门手艺。”同时,只有让非遗在大众的生活中可知可感可体验,这些文化才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傅长敏作品:《丝路情缘》
她的感叹,正是景德镇当下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的鲜活注脚。而这一理念,在年轻一代制瓷人身上迸发出了更多火花。
“80后”陶瓷艺术家蔡文娟,是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团体装饰工艺类传承人,她和她的团队一直在思考,怎样让传统的元青花纹案被更多年轻人看见和喜爱。他们不断破壁创新,“00后”设计师负责捕捉潮流,让创意“出圈”;经验老到的师傅把关工序,守住技艺的根基。正是在这样的碰撞中,蔡文娟团队所设计生产的青花瓷音响成了年轻人追捧的“非遗潮品”。不仅如此,近两年来,他们还先后与卡姿兰、霸王茶姬等知名品牌联名共创,让非遗从展柜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蔡文娟
9月16日至9月21日,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上,蔡文娟偶遇四川崇州的竹编艺人。看着细密的竹丝在匠人手中穿梭,她突然有了灵感:“能不能把青花瓷音响和竹编结合起来?”
这个想法很快落地。竹编细腻的纹理,青花瓷的冰肌玉骨,两种非遗在现代设计的调和下,产生了和谐的共鸣。回到景德镇,她立刻兴奋地召集团队,着手将此变为可量产的作品。
“我们手艺人,正赶上了好时代。时代给了我们底气,让我们敢想敢干。”谈起这两年的变化,蔡晓娟感触颇多。她说:“展示的平台多了,传播的机会也多了。我们的作品随着文化交流走出了国门,去马来西亚、意大利、匈牙利……让世界都看见今天景德镇的活力。我们有信心,把非遗守正创新的这条路走得更远。”

蔡文娟
9月16日至9月21日,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上,蔡文娟偶遇四川崇州的竹编艺人。看着细密的竹丝在匠人手中穿梭,她突然有了灵感:“能不能把青花瓷音响和竹编结合起来?”
这个想法很快落地。竹编细腻的纹理,青花瓷的冰肌玉骨,两种非遗在现代设计的调和下,产生了和谐的共鸣。回到景德镇,她立刻兴奋地召集团队,着手将此变为可量产的作品。
“我们手艺人,正赶上了好时代。时代给了我们底气,让我们敢想敢干。”谈起这两年的变化,蔡晓娟感触颇多。她说:“展示的平台多了,传播的机会也多了。我们的作品随着文化交流走出了国门,去马来西亚、意大利、匈牙利……让世界都看见今天景德镇的活力。我们有信心,把非遗守正创新的这条路走得更远。”

蔡文娟出访匈牙利
见未来:千年文脉焕新彩
一直以来,景德镇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文化遗产,呵护千年匠心。
一套政策“组合拳”,为非遗保驾护航。2024年1月,《景德镇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同年3月,《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出台;2025年4月,《景德镇市瓷业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陶瓷文化遗产法律体系日益健全,从根本上保护了陶瓷千年文脉。
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活力迸发的非遗人才梯队。2024年8月,景德镇开展市级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选工作,评定1349人,总数突破3000人。彭玉锋便是其中一员,他说:“被评上传承人之后,自豪的同时也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这条传承的路,我要更坚定地走下去。”景德镇还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研修计划、建立“非遗青年人才库”、评选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一系列举措,有效破解了“后继乏人”的困境。

彭玉锋
对外交流,政府“搭桥铺路”“搭台唱戏”。通过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让景德镇陶瓷技艺走出国门,展示中华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5文化和遗产自然日江西省主会场(景德镇)活动照片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历史可鉴,未来可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景德镇正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开放的交流姿态,推动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座千年瓷都,正在谱写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璀璨篇章,让中华文明的瑰宝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来源: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