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熊赳赳)一块产自中国江西深山的竹制菜板,跨越山海,出现在万里之外的欧洲家庭厨房。在“中国竹乡”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漫山遍野的翠竹告别山野,踏上自动化生产线,在稳定电流的驱动下,摇身一变成为畅销欧美的时尚环保潮品。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宜丰的竹海与工厂车间,探寻电能赋能产业“点竹成金”背后的奥秘。
春雷无声:电润竹海 唤醒“绿色金库”
产业升级的序曲,在源头悄然奏响。宜丰处处翠竹环绕,在许多成片的竹林中,电泵从低处引水上山,通过密布的灌溉喷头,化作漫天水雾,滋润着整片竹林。电力提灌系统,让竹林资源的孕育从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培优。
宜丰拥有丰富的竹资源,这是竹产业发展的坚实底气。在天宝乡高标准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根根翠竹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场面蔚为壮观。“宜丰发展竹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这片300亩的示范基地,年产值就能超过100万元。”宜丰县采育联合林场新昌分场党支部书记王剑锋介绍道。正是这片富饶的竹海,源源不断地为下游产业链输送着高品质的原材料。
机器和鸣:匠心淬炼 出海潮品
离开竹林,走进加工车间,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映入眼帘。在江西鑫富竹木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偌大的厂房被有序划分为不同区域,工人们各司其职,专注地操作着专业设备。竹料经过切割、打磨、雕琢等十数道由电力驱动的工序,华丽变身,成为精巧的竹刷、竹镜、竹锅铲等产品。
“我们的产品九成以上出口,深受欧美市场欢迎。生产线一开,用电量就非常大,一刻也离不开稳定的供电。”厂长范宝发坦言,“多亏了供电所的贴心服务,保障了我们生产的连续性,订单才能按时交付。”
在不远处的江西仙龙日用工艺品有限公司,针对欧美用户生活偏好设计的竹制酒托、竹制菜板、收纳盒等琳琅满目,尽显设计感与品质感。“这些产品要走向海外,对工艺和品控的要求很高,生产过程必须确保稳定,不出意外。”公司厂长王小敏对供电服务赞不绝口,“这些年,我们几乎没遇到过停电。供电所的师傅们随叫随到,用电有保障,我们搞生产、闯海外才更有底气。”
稳定的电力供应,已成为宜丰竹制品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它驱动着生产线的高效运转,保障着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将深山的翠竹“点化”为漂洋过海的“金招牌”。
动脉守护:电网赋能 驱动产业远航
从中游加工企业繁忙的生产景象,不难看出下游全球市场的广阔前景。而支撑这一切的,是国网宜丰县供电公司前瞻性的规划和“保姆式”的服务。炎炎烈日下,电力员工穿梭于各个厂区,走进企业闷热的配电间,俯身对每一条线路、每一台设备进行细致“体检”。他们用严谨和专注,为企业的生产线筑起一道道坚固的“安全大坝”。
“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宜丰县供电公司七级职员张选萍介绍,近年来,宜丰县供电公司紧密对接竹产业发展规划,持续投入资金进行电路改造和电网升级,主动上门为企业排查用电隐患,优化报装流程,全力当好企业发展的“电管家”,确保电力供应“链”上竹产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从源头活水到中游蝶变,再到下游通达全球,电力如同一条强劲的动脉,将能量输送到宜丰竹产业的每一个“毛细血管”。它不仅是生产线上的驱动力,更是产业链升级的催化剂、营商环境的稳定器、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在宜丰,这片浴“电”新生的翠竹,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拔节生长,向世界展现中国绿色产业的无限魅力。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