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了红糖飘香的时节。走进玉山县文成街道姜宅社区御姜红糖共富工坊,浓郁香甜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工人们各司其职,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文成街道依托当地独特的山水禀赋和资源优势,深耕糖蔗种植产业,以“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将清甜甘蔗转化为香甜红糖,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姜宅社区,三分之二的在家群众都投身于蔗糖相关产业,红糖产业早已成为带动群众就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尤丁月的共富工坊,便是乡亲们的“致富驿站”。每到榨糖季,街坊邻居会陆续将自家种植的甘蔗送到工坊代加工,农户只需专注种好甘蔗,老尤就能把它们变现。“我们要完成压榨、沉淀、熬煮、包装等全流程加工,由农户自主通过多种渠道售卖。”御姜红糖共富工坊负责人尤丁月说道。

老尤的这个工坊已经有10多年了,榨糖季高峰期会吸纳30余名村民务工,每人年均增收1万余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邻里聚宝盆”。如今,在好政策的加持下,姜宅靠红糖致富的人越来越多,工坊用工需求逐年扩大,每年仅支付给周边村民的工资就超10万元。一直在工坊务工的熬糖师傅姜荣良谈到能在家门口就业,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在这里干活要轻松一点,年纪大也吃得消,一个月能赚个三四千块钱补贴家用,就不会给儿女添负担了。”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村民们真切感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从过去的散装销售到现在的精美包装,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生产,从线下叫卖到网上兜售,姜宅红糖实现了从“土特产”到“养生礼品”的华丽蜕变。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甘蔗种植、工坊务工,腰包鼓了、日子甜了。红糖产业已成为姜宅群众致富增收的“甜蜜产业”,真正“熬”出了致富新引擎。

目前,文成街道的红糖产业达到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玉山县文成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周凯廉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红糖产业为核心,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红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带领老百姓迈向更美好的生活。”(记者 陈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