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玉山 【讲述老兵的故事】难忘那远去的岁月——记抗美援朝老兵刘义寿

【讲述老兵的故事】难忘那远去的岁月——记抗美援朝老兵刘义寿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来到抗美援朝老兵刘义寿的家里,聆听老革命讲述那些不应该被忘却的故事。
老兵刘义寿,1933年6月出生于玉山县下镇天湾村。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虽然深受父母喜爱,但因为当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所以,他也是一个在苦水里泡大的孩子。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过兵荒马乱年代的刘义寿明白一个年轻人应当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血气方刚的他在土改工作队的动员下,毅然报名去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1951年3月,刘义寿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军的一个师开赴朝鲜,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军入朝参战。
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批入朝部队。经过前四次大规模战役,朝鲜战争形势已趋向好转,进入了谈判环节。由于李承晚的负隅顽抗,双方部队是边谈边打,边打边谈。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下定决心,一定要打到美国在谈判桌上签字为止。
部队在出发前往朝鲜前,曾在黑龙江边的辽西驻扎过两个星期。战士们在这里练习手榴弹投掷和如何躲避敌人的飞机。当时,刘义寿是个通讯兵,主要负责保护连长、传达连长指示。到朝鲜后,他所在的部队也主要在三八线谈判区后方,负责抢救伤员、运输伤员。空闲时就抓紧时间进行训练,以提高作战能力和救护水平。
刘义寿说,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气候恶劣,气温低至零下30多度,他的关节严重受损,但当时志愿军战士们热情很高,可以说是豪情万丈。记得在跨过鸭绿江前,部队要求大家把头发都剃光,没有一个帅小伙有丝毫的犹豫,毕竟这是上战场,负伤是难免的事情,为了不给后续的抢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剃光头也合情合理。
跨过鸭绿江后,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疮痍,火车侧翻在路边,车厢上弹痕累累。为了不被敌军发觉,战士们白天躲在山上密林中休息,晚上摸黑赶路。当时,他们每人自带了7天干粮,背着100多发子弹、枪支、手榴弹、棉被、厚厚的四方遮雨防潮油布等几十斤辎重,走了7天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军396团,正式参加抗美援朝战斗。
由于美方拒不签字,小规模战斗时有发生,六十军一直坚守在三八线谈判区。他们这时主要的任务是负责抢救伤员和运输伤员。1952年12月以后,他们开始深入前线,隐蔽在先前部队挖好的战壕、坑道里,时刻关注着敌方的动静。没有打战的时候,炊事班的战士会给大家送来馒头、包子等食物,蔬菜以罐头为主;当有战事发生时,食物不能送达,战士们就只能吃压缩饼干。饿肚子也是常有的事。他们从1952年12月到1953年7月这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就一直坚守在坑道里,直到朝鲜战争结束。
身为南方人的刘义寿在冰天雪地里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经历了大小数次战役。“当时敌方部队装备精良,天上的飞机多得就像蝗虫一样,但我们的战友硬是凭着一种坚定的信念牢牢守住了三八线。”因作战英勇、表现突出,刘义寿荣获三等功二次,嘉奖三次,获朝鲜国家最高荣誉勋章。1952年7月1日,是刘义寿最难忘的日子。连长和文书介绍他火线入了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战争结束后回国,部队驻扎在大连旅顺口,这个时候他已从一名通讯员成长为一名班长。1955年6月份,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军事院校学员来到了青岛海军预备军官学堂学习,并荣获优秀学员光荣称号。在青岛海军预备军官学堂学习两年后,他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家乡参与家乡建设。
1957年12月,刘义寿转业回到了家乡。在他当兵期间,由于家乡修建水库,他的家已从天湾搬到了下镇坞石底。当时县里正在搞干部上山下乡运动,退伍回家的刘义寿没被安排工作。后来经舅舅介绍,他到下镇铁路干了一段时间,不久就来到省苗圃(良种场)当职工。他工作认真踏实,勤劳肯干,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工作不久就升任生产队长。1960年当了支书、副主任,后来又到县组织部党员登记工作队工作,之后并入路教(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工作队,每天下乡搞宣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大约1978年,他调入县农业局任种子站站长,这一干就干到1993年退休,为我县杂交水稻的推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刘义寿任种子站站长期间,他亲自带队到海南岛进行杂交水稻制种。当时,整个上饶地区成立了一个制种工作队,玉山总共派去了6个人,他们在海南岛呆了两年,直到一批杂交水稻制种结束才回家。玉山的杂交水稻从无到有、从制种到推广,刘义寿功不可没。大约到1981年,我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已达到三四百亩,种植面积推广到四千亩左右,解决了很多人吃饭的问题。
刘义寿不但是个工作认真负责的好领导,同时还是一个对家庭负责任的好丈夫、好父亲。他的妻子张凤娇比他小6岁,家住刘义寿隔壁的村子,1955年他们经人介绍认识、结婚。共育有5个孩子。由于刘义寿工作繁忙,照顾家庭的重担就都落在妻子张凤娇一人身上。那个时候工分带粮,张凤娇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要参加生产劳动。当时,张凤娇是妇女队长,她处处都要走在前面给大家做榜样,辛苦可想而知。但她从来没有在刘义寿面前抱怨过一句。她用实际行动支持丈夫的工作,用默默奉献诠释对丈夫深沉的爱。据老人家的儿子刘振华介绍,他的父母非常恩爱,六十多年的夫妻从来没有红过脸。如今,他的妈妈已患肾病二十多年,每周要做三次透析,但他的父亲一直不离不弃,每天陪在母亲的身边。每次去医院做透析,也都是老人家亲自陪着。在晴好的日子,他会用轮椅推着妻子出去晒太阳、散步。
真是让人惊讶啊。因为张凤娇老人看上去清清爽爽、面容姣好,根本看不出是一个有着严重并发症的肾病患者。正如她的主治医生说的:真是一个奇迹。我想,这也许跟他对她的爱有关吧。这样深厚的爱穿过了漫长的时光,击退了红尘烟雨,成就了一段人生传奇。
今年89岁高龄的刘义寿看上去健朗清瘦、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说话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走路似乎还带着风,岁月在他身上好像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还是18岁时那般帅帅的模样。我禁不住想,这肯定跟他和美的家庭生活有关。如今,老人家儿孙满堂,孩子个个都有出息。可见,一个有爱的原生家庭、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们现在不停地追溯和聆听老一辈的英勇事迹,缅怀他们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和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但在刘义寿老人的身上,我们还应该学习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那种忠贞不渝、绵长深厚的爱才是我们人生的要义,不是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2337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